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棗樹爛果的發生原因

科普1.51W
棗樹爛果的發生原因

棗樹爛果的應對措施分析總結。

隨着棗樹種植面積的增加,一些難以防治的病蟲害危害程度愈來愈大,危害地區愈來愈廣,大大影響了棗果品質和產量。棗爛果病是棗在採前、採後及貯藏期間常發生的現象,是由眾多的病害引起的。下面小編將及其對策分析如下,供棗農們參考。

1、棗樹爛果原因分析

1.1棗樹本身皮薄,肉厚,易於開裂

棗裂果是引起爛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棗裂果主要是生理性水分供應不均衡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果實生長前期過分乾旱,進入轉色期至近成熟期後,遇雨使果肉吸水膨脹,果肉細胞較果皮細胞增長速度快,從而使果皮細胞脹裂,造成裂果。鈣能保持原生質膠體的物質化學性質,保持膠體一定的分散度與水化度、粘滯性彈性,使細胞保持一定的膨壓,減輕裂果的發生。

角質層是果實表面覆蓋的一層保護組織,對防止病蟲害的侵染有重要作用。角質層越厚,抵抗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能力越強,越抗裂果。棗樹角質層較薄,為6.81μm,容易裂果;郎棗的角質層相對較厚,為8.28μm,較抗裂果。棗樹9月中下旬成熟,容易遇到連綿的秋雨而裂果,以致常常引起大量爛果。

1.2管理不善

近年來棗果價格看好,許多地方在大面積發展棗樹的基礎上,又千方百計提高產量,但對棗農綜合管理水平的示範培訓卻不到位,許多棗農只重視冬剪,而忽視夏剪;只重視地上管理,而忽視地下管理;只重視施化肥,而忽視施有機肥;只重視採前管理,而忽視採後管理;只注重殺蟲,而忽視防病,導致樹勢衰弱,抗病力降低。

1.3防病措施不到位

病蟲害防治應在全年實施,全年需噴藥5~6次。但許多棗農一般只噴施2次左右殺菌劑,有的甚至1次殺菌劑也沒有使用,致使病害氾濫,造成了棗果大量腐爛。同時殺菌劑品種單一,使病害產生抗藥性。

1.4施用不當生長調節劑

近年來赤黴素使用量及次數逐漸提高(一般花期使用1次即可,但目前許多棗農均使用2次),雖然大大提高了坐果率,但到生長中後期,就會出現大量生理落果及果實大小分化現象,即使能夠生長成熟的果實,也由於使用赤黴素後的鈣素營養缺乏,使後期多雨時大量裂果,最終造成果實腐爛。

1.5成熟季節陰雨連綿

9月底到10月初,棗果成熟採收期陰雨連綿。2007年晉中市從9月26日開始,全市範圍內陰雨連綿,直至10月10日,連續降雨達到15d(天),累計降水量達134.9mm,比常年偏多4倍,致使棗果大量爛掉,有的棗園甚至絕產。

2、對策

2.1提高棗農認識,加強示範推廣

首先要讓棗農認識到防治裂果並沒有特效藥,要從加強棗樹綜合管理的各個環節入手,提高防裂果的能力。其次,聯合生產、學校、科研等部門,加強防裂果的試驗示範和科技推廣,在重點棗區設立試驗示範點,把已試驗成功的防裂果技術組裝配套,用科學先進的技術輻射帶動周邊棗農,提高防裂果的科技支撐力度。

2.2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樹勢

採摘後至休眠前深耕棗園,並用倍量式波爾多液或3°Be~5°Be石硫合劑重噴樹冠及地面,清理病株。休眠期澆凍水,並進行地面保墒覆蓋,結合修剪清理病枝、老枝、枯葉,刮樹皮塗白,對主枝的修剪應推遲到春分後至萌芽前。萌芽展葉期要完善保墒覆蓋措施,追施農家肥,澆萌芽水,結合病蟲害防治根外追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轉換期應進行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遇乾旱高温及乾熱風時要給樹冠噴水,盛花期噴施保花、坐果藥劑,並通過抹芽,促進坐果,同時應注意病蟲害的預防。幼果期、膨大期中耕、除草;結合澆水衝施肥料,補充硼、鈣等微量元素;隨時剪除無用新生枝芽,節約養分促進果實發育;同時要注意噴殺菌劑防止病害發生。白熟着色期(成熟期)要注意樹冠噴水或小水勤灌並補充鈣等元素防裂果,噴農抗751、抗生素、綠享6號等殺菌劑防止縮果病、棗鏽病、炭疽病等病害蔓延。通過採取上述綜合措施可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減輕病蟲害引發的爛果發生。

2.3選育抗裂果品種

從現有的棗樹資源中選擇裂果輕或不裂的單株,然後擴大栽培,從根本上解決裂果。

2.4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與氣象部門積極聯繫,較準確地提前預測出紅棗成熟期的天氣情況,提前做好預防準備。

標籤:爛果 棗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