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淺談棉花降級的因素

科普5.32K
淺談棉花降級的因素

種子管理不嚴格、種子不純

種子的優劣和棉花的品質密不可分,所以不能輕視種子問題。種子要由專業部門統一經營,建立健全的原種的引進、選育、加工、銷售體系。新疆就存在着這樣的問題,從外地引進的種子沒有經過試種就當年引進,當年播種。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看到別的地方種植情況較好;二是領導引進什麼種子,就種植什麼品種;三是繁育種子得不到重視,不能提供良種,有些引進和棉種不是從正規種子部門選購的,由於管理不嚴,種子混放致使種子的純度不夠;另外,因種子處理消毒不嚴造成棉花生長過程中產生“病蟲害”現象,致使棉花品質較差造成降級。因此,在引種時應嚴格把關,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地壤、氣侯、管理等因素適當選種。

採摘時“四分”工作不紮實

籽棉採摘與收購是棉花加工、生產、銷售過程中主要的基礎工作,只有保證拾花質量,才能保證籽棉的收購、加工、銷售工作順利進行。拾花前,組織“四分員”培訓班由棉檢師和農藝師等專家授課,重點傳授籽棉檢驗技術,對參加人員進行專項技術考核,考試合格後方可掛牌上崗,以保證檢驗人員的技術素質。同時,在全期的拾花工作中,實行籽棉的三級檢驗制度,棉檢員初檢、分級採摘、攤曬及堆放後由上級棉檢員及相關人員組成的質量巡迴檢查組進行復檢,直到複檢合格後方可交售。籽棉收購嚴格按照“一試五定”的要求檢驗,以確保籽棉同等級的內在質量。拾花要做到腳花、腰花、僵瓣花、生花分開採摘、分別堆放,分別交售才能保證等級,但是有的植棉單位或者棉農因勞動不足致使籽棉無法分別採摘,只能採用“一遍過”的混採、混級、因此造成了降級。

棉花種植品種多

現在種植新品種棉花一般都比老品種的衣分高。主管機構和農業部門提倡種植新品種,以此增加產量,但是忽視了有的新品種棉花衣分高因為棉籽上的短絨附着力極弱,試軋後成為半籽,從而增加了衣分的重量。由於棉短絨剝的較光出現了皮棉“靠籽黃”,於是品級下降。另外,由於種植品種雜,對主栽品種或種植面積大產品可以進行分門別類的加工,編批銷售。對種植面積小,包括種籽棉,只要是同一等級的籽棉在加工時,要把棉籽分開堆放,以備留種。在檢驗收購過程中,因隨機取樣,發現樣品與樣品之間有差異,或是成熟度問題,或是色澤不一致而造成品級下降。

加工管理不善,機械不配套

棉花多批降級,這與加工不善不無關係。(1)首先從加工軋花員看,大部分工人還是能夠遵章守紀,根據籽棉的要求因花配車,分門別類地打包,但是個別的班組長及工人不顧大局只考慮眼前個人利益,自我行事,不因花調整軋花檔位及工作點距,致使軋出的皮棉質量差,因而降級。(2)籽棉等級換軋時,工作疏忽大意,在更換等級或換軋品種時,都要把軋花機軋空,然後再換軋。而實際工作中,我們有些操作工人沒有按要求去做,上一個等級還未軋空,下一個等級的籽棉緊接就軋,這樣就造成夾心棉包,檢驗時發現此類情況就降級。(3)軋花機械不配套會經常造成皮清機堵塞停機,這樣即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工作量,又對影響皮棉的清理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必須更新設備,同進加大工人的技術培訓力度,採用送培與內培相結合以此提高工人的技術素質。在加工時重視加工質量真正做到籽棉不清不軋花,皮棉不清不打包,以及經過清理,排出皮棉中的不孕棉、僵瓣棉等。

檢驗人員的人為誤差

多年來,對棉花的品級評審一直沿用着感官檢驗,手扯尺量的檢驗方法,這樣人為的影響較多。檢驗部門之間執行國家標準不一致等因素,對優棉優用、優棉優價政策造成很大的影響。如基層植棉單位的檢驗人員與上一級檢驗收購部門的檢驗員,以及用棉單位的檢驗人員,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際檢驗中都有人為的誤差。產棉單位為了經濟利益,不嚴格執行標準或受“長官意志”使棉花定級偏高,而用棉單位只考慮自己的用棉成本和獲得的利潤,也不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嚴格執行標準,致使棉花等級偏低。

實物標準與棉花色澤對不上

新疆棉花實物標準色澤潔白型,但國家標準的文字解釋特徵:潔白或乳白,仿製的實物標準為潔白。僅以色澤為由降級是否合理?棉花等級應以成熟度、軋工質量及色澤特徵三項指標綜合考慮等。而現在往往是過分強調色澤,忽視其它兩項指標,導致僅因色澤對不上而降級。另外,對隔年使用的棉花降級,這也是不正確的。去年的棉花到第二年或更長一些時間使用,棉花色澤會自然發生變異,潔白變為乳白、淡黃或更深一些。如果保管不善可能還會發生黴爛變質。如果紡織廠或國庫用當年的棉花標準與隔年的棉花對照,色澤就會有差異。如果不考慮其成熟度和軋工質量二項指標而片面的只強調色澤而降級,這樣更欠合理。

異性纖維等混入棉花

我們在收購檢驗植棉時,發現異性纖維以編織袋絲、毛髮為主,在危害性雜物裏的有布條、沙石、磚塊、金屬片等雜物。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如一些植棉單位的領導思想重視程度不夠,對棉農沒有進一步的要求;用塑料編織袋盛裝籽棉交售;用有色布條捆紮口袋,以及棉田裏的殘膜撿拾不淨;管理收購部門在處理態度不堅決,沒有得力有效的處罰辦法,措施不力;對棉農進行教育不夠,沒有講清混進異性纖維及危害性雜物給紡織廠造成嚴重的危害。同時生產部門和植棉單位重種輕收,雖然植棉科技服務到了田間地頭,但是採摘棉花時科學指導不夠,棉農自己招收拾花季節工時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籽棉採摘回來堆放、裝運、攤曬、交售等各環節沒有專人挑揀異性纖維和危害性雜物工作程序。

棉花收購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工作,有些問題涉及面廣,上級纖檢部門在收購中加強巡迴指導,出現的問題才會得到及時解決,特別是在收購期間渴望和上級部門一起檢查,這樣基層纖檢部門在技術上可以有所長進。隨着棉花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實物標準的更新仿製應縮短週期,仿製棉花實物標準時,雖然不能一個品牌一個標準,但是按棉花文字標準的規定,做有潔白型和乳白型兩種標準。

面對上述這些實際問題,以及在新的矛盾面前,政府有關部門應儘快作出決定,進一步完善棉花標準。

標籤:淺談 棉花 降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