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螟的發生特徵和規律?

科普1.99W
玉米螟的發生特徵和規律?

玉米蝮在結實容易引發危害。

玉米心葉期幼蟲取食葉肉或蛀食未展開的心葉,造成“花葉”,抽穗後鑽蛀莖稈,致雌穗發育受阻而減產,蛀孔處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損黴爛,品質下降。減產10%—30%。幼蟲孵化後先羣集於玉米心葉喇叭口處或嫩葉上取食,被害葉長大時顯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時,幼蟲為害雄花、雌穗並從葉片莖部蛀入,造成風折、早枯、缺粒、瘦砒等現象。在豆科植物上,常從嫩莖分枝處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糞屑。老熟幼蟲在蛀道內近孔口處化蛹。在廣東卵期3—4天,幼蟲期20—31天,蛹期8—10天。

主要是因為葉片被幼蟲咬食後,會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斷,影響授粉;苞葉、花絲被蛀食,會造成缺粒和秕粒;莖稈、穗柄、穗軸被蛀食後,形成隧道,破壞植株內水分、養分的輸送,使莖稈倒折率增加,籽粒產量下降。

玉米螟在結穗時容易發生危害。

玉米螟在結穗時容易發生,那時果實甜又嫩好蛀蟲。

玉米螟發生在玉米成穗期,主要危害玉米穗頂端。

玉米螟產卵前交配期比較活躍,正是用燈光誘殺的好時機。

代幼蟲僅危害心葉,造成“花葉”,其後在玉米打苞時鑽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揚花時部分4~5齡幼蟲鑽蛀穗柄或雌穗着生節及附近莖稈內蛀食並造成折斷。做好心葉末期的防治,對減輕螟蟲危害十分重要。2代螟卵和幼蟲盛期在抽絲期前後,到4~5齡時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軸及着生節附近莖稈內為害,受害玉米營養及水分輸導受阻,長勢衰弱、莖稈易折、雌穗發育不良,影響結實率,降低千粒重和籽粒品質,造成減產減收。

玉米螟的發生規律:在承德地區玉米螟1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玉米、高粱等的秸稈、根茬、玉米雌穗軸及蒼耳等雜草中越冬。來年5月化蛹,5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蟲出現,之後成蟲在玉米等寄主植物上產卵為害。一代幼蟲6月上旬即開始為害玉米等作物,7月上旬化蛹,之後羽化為成蟲;二代幼蟲7月中旬開始為害,8月中旬化蛹;三代幼蟲8月下旬至9月上旬開始為害,此代幼蟲對玉米莖稈和雌穗的為害最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蟲老熟後在被害的秸稈和雌穗軸等處越冬。

玉米螟主要為害玉米喇叭口期。

標籤:玉米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