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小麥叢矮病的傳播途徑,小麥稈枯病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科普7.53K
小麥叢矮病的傳播途徑,小麥稈枯病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植物病一般都是由細菌性傳染的。

病株殘體遺落土中,病菌便在其中存活。土壤潮濕時,子囊孢子即從子囊殼中逸出,並進入土中,成為主要的初侵染來源。冬小麥播種出苗後,病菌的菌絲和子囊孢子在適宜條件下隨即活動或萌發,侵染小麥幼苗的芽鞘或葉鞘。到春天,病菌自下而上,由外層向深層發展。

小麥稈枯病的傳播途徑是植物病一般都是由細菌性傳染的。

可以通過菌絲體通過雨水或者空氣傳播。

小麥稈黑粉冬孢子團主要通過土壤、糞肥和種子進行傳染。病菌侵染方式為幼苗系統侵染。當冬孢子萌芽後,由菌絲侵入小麥芽鞘而至生長點。小麥稈黑粉病發生的多少,與小麥發芽期間土温有關。一般土温在9~26℃間都可以發生侵染,但以土温20℃左右最為適宜。此外,發病率多少還與土壤含水量有關。一般較乾燥的地塊發病率比濕度大的地塊發病率高。

小麥收割後,病株殘體遺落土中,病菌便在其中存活。土壤潮濕時,子囊孢子即從子囊殼中逸出,並進入土中,成為主要的初侵染來源。

傳播途徑發病條件以土壤帶菌為主,未腐熟糞肥也可傳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麥在出苗後即可被侵染,植株間一般互不侵染。田間濕度大,地温10―15℃適宜稈枯病發生。

以土壤帶菌為主,未腐熟糞肥也可傳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麥在出苗後即可被侵染,植株間一般互不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