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盲目過量施肥帶來三大危害

科普7.49K

最新權威數據顯示,我國農民每年由於盲目過量施肥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平均每公頃達650元。記者專訪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張維理

盲目過量施肥帶來三大危害

全國絕大部分縣投入化肥的氮磷鉀養分比例不合理,造成環境代價大約為730億元

記者:您帶領的研究小組,對全國2300多個縣近年的化肥使用狀況進行了深入分析,聽説結果並不樂觀?

張維理:不僅不樂觀,而是相當嚴重。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縣投入化肥的氮磷鉀養分比例不合理,分別有1/10的地區化肥用量嚴重不足或用量過高。雲南某地土壤、氣候條件近似的同村,不同農户在種植同種作物時,養分用量相差最高可達10倍。施肥不規範、養分供應失衡的問題十分突出。

記者:您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合理施肥造成的養分供應失衡會引起一連串不良反應,使農產品質量下降。

張維理:不錯。因肥料使用不合理引起的危害體現在三大方面:農田養分非均衡化加劇,使土壤更加“吃肥”,對物質、能源投入量需求加大;長期則造成耕地生產性能大幅度下降。此外,化肥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業和農村生活等產生的有機肥源利用不足造成農業和農村的面源污染。我們研究認為,這是我國水污染最重要的成因,對水體氮磷富營養化的影響率超過50%;按低值計算,每年所造成的環境代價大約為730億元。

土地需要均衡營養,但農民存在觀念誤區:不患多而患不足

記者:給土地施肥就好比給它吃飯。如今全人類都在講究平衡膳食、均衡營養,土地似乎也該擁有均衡的營養供給。

張維理:人們通過飲食來獲取養分,土地則通過肥料來獲取。偏食會造成某些營養的缺乏。

記者:現在一些農民在施肥時,總害怕用量不夠,而不怕用多。即便多了,他們也認為那是肉爛在自家鍋裏,並無大礙。您怎麼看?

張維理:這是農民在施肥觀念上最明顯的誤區:不患多而患不足。其實這跟吃飯的道理還是一樣。肉爛在自家鍋裏的説法一點道理都沒有。這種觀念上的誤區亟待改變。

改變農村廣泛存在的不合理施肥,需要加強現有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記者:有研究顯示,我國肥料利用率低於發達國家,為什麼會這樣?

張維理:是的。我國在大田作物上,氮肥利用率不足40%,而在蔬菜、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農田上,氮肥利用率只有10%左右,較歐美等發達國家低10—30個百分點。在歐美國家,農民不僅經濟實力、種植規模和專業化程度遠高於我國農民,且有公益性的專業農業科研機構和半公益性的農民技術協會共同組成的強大技術支撐體系為後盾。

記者:我國近年來經濟作物發展迅速,遠遠超過土肥技術發展。這種情況如何看待?

張維理:近年來,國家在農業科研上的總投資在增加,但研究主題變換頻繁,缺乏系統性,一些重要工作難以開展並延續。通常農業應用技術研究,特別是土壤肥料技術研究不僅涉及區域範圍大,且研究週期較長。比如德國現有一份可稱作“輪作紅綠燈”的技術標準,用來指示農民如何通過作物輪作提高養分利用率。這項看似簡單的技術包含了50多個20年以上長期定位試驗的主要結果。

記者:可以説,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問題早被我國科學界所認識,相關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促進作用似乎並不大。

張維理:這的確是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提高肥料利用率而言,技術層面的主要制約因素是缺少適用技術。這是導致許多地區農民超高量盲目施肥的主因之一。比如説,土壤有效養分測試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基礎,但一個土壤樣本,僅化學測定費至少要200元人民幣。我國農村勞動力人均耕地僅4畝,許多省份不過1畝多一點,一家一户農民基本不可能採用新技術。

記者:農技部門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是不是也加劇了不合理施肥的狀況?

張維理:目前多數村、鄉一級基層農技站名存實亡,專業素質較低的農資供銷人員實際成為農民施肥的技術顧問,而政府對這些人員又缺乏到位的指導和有效的監督機制。目前由於對於農業科研部門創新能力的評價更看重論文數,促使大量優秀研究人員重視發表論文,而不重視撰寫適合廣大農技人員閲讀的科普材料,影響着知識和技術的更新換代。

新一輪施肥技術研製的核心特徵是操作簡單、有效、便於農民和基層農技人員在田間使用

記者:各地的農民都需要一種便捷、有效的施肥技術,聽説您正在進行的研究將幫助他們實現這一理想?

張維理:我們所的研究人員從1998年以來,聯合全國各地農業科研力量,通過在農村的長期蹲點研究和大量的採樣調查和定位試驗,初步完成了覆蓋我國1/3地區農田面積的高精度數字土壤。在此基礎上正在研製新一輪施肥技術。其核心特徵是操作簡單、有效、便於農民和基層農技人員使用,減少常規的測土施肥中一家一户農民測土的費用。大面積示範試驗的結果表明,這些技術平均可減少蔬菜、花卉作物氮磷肥料用量20%—40%,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公頃100—300元。

標籤:施肥 過量 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