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農田滴灌工程的規劃建設

科普2.77W

(1)規劃的基本原則

農田滴灌工程的規劃建設

(2)規劃的內容

(3)資料的收集

(4)滴灌系統的佈置

1、規劃的基本原則

(1)滴灌工程的規劃應與農田基本建設規劃相結合。

必須與當地農業區劃、農業發展計劃、水利規劃及農田基本建設規劃相適應,特別是應與低壓管道輸水灌溉等灌水技術相結合統籌安排。綜合考慮與規劃區域內溝、渠、林、路、輸電線路、水源等佈置的關係,考慮多目標綜合利用,充分發揮已有水利工程的作用。

(2)近期需要與遠景發展規劃相結合。

根據當前經濟狀況和今後農業發展的需要,把近期安排與長遠發展規劃結合起來,講求實效,量力而行。根據人力、物力和財力,做出分期開發計劃。

(3)規劃應綜合考慮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滴灌工程的最終用户是農民,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相對落後,能否為農民帶來實效應是滴灌工程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同時,為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滴灌工程的社會和生態效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充分發揮滴灌技術節水、節支、增效、節約勞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增加農產品產量,改善產品品質等優勢,把滴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很好地結合起來,使滴灌工程的綜合效益最大,是滴灌工程規劃的目標。

2、規劃的內容

(1)勘測收集基本資料。

(2)論證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確定工程的控制範圍和規模。

(4)選擇適當的取水方式。根據水源條件,選擇引水到高位水池、提水到高位水池、機井直接加壓、地面蓄水池配機泵加壓等滴灌取水方式。

(5)滴灌系統選型。要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從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方面選擇系統形式、灌水器類型。

(6)工程佈置。在綜合分析水源加壓形式、地塊形狀、土壤質地、作物種植密度、種植方向、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滴灌系統的總體佈置方案。

(7)作出工程概算。

3、資料的收集

(1)自然條件

①地理位置及地形:項目區經緯度、海拔高程及有關自然地理特徵;地形圖,比例尺一般為1/1000~1/5000,圖上要標清項目區範圍,水源位置,交通道路,輸電線路,地面附着物等。

②土壤:項目區土壤特性,包括土壤質地、土層厚度、滲透係數、容重、土壤水分常數、土壤温度及鹽鹼情況等。

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淺層地下水位及其隨季節的變化,滴灌工程中各項建築設施位置的地質條件等。

④作物:作物種類、品種、種植結構及分佈,生育期,各生育階段及天數,日需水量,當地灌溉試驗資料、灌溉制度、灌水經驗、主要根系活動層深度等。

⑤水源:水源水位(機井的靜水位、動水位或地表水源在灌溉期低水位、高水位),供水流量、水質分析報告,水中泥沙含量、泥沙粒徑級配等

⑥氣象:氣温、濕度、蒸發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灌溉季節有效降水量,無霜期及最大凍土深度等。

(2)生產條件

①水利工程現狀:引水、蓄水、提水、輸水和機井等工程的類別、規模、位置、容量、配套完好程度和效益情況

②生產現狀:作物歷年平均畝產,受旱、鹽鹼、蟲災、乾熱風、低温霜凍災害及減產情況。

③動力和機械設備:電力或燃料供應,動力消耗情況,已有動力機械、農用耕種、收割機械情況。

④當地材料和設備生產供應情況:如滴灌工程建築材料和各種管材、設備來源、單價、運距及當地生產的產品、設備質量、性能、市場供銷情況等。

⑤農田規劃及現狀:項目區農田規劃,路、渠、林、電力線路等佈置狀況。

(3)社會經濟狀況

①項目區的行政區劃和管理:包括所在縣、市、鄉(鎮)、村、組名稱,人口、勞力、民族及文化和農業生產承包方式,管理體制,技術管理水平等。

②經濟條件:工農業生產水平、經營管理水平、勞動力管理方式及農業人口的經濟狀。

4、滴灌系統的佈置:控制面積的確定和總體佈置

(1)總體佈置規劃階段工程佈置主要是確定灌區具體位置、面積、範圍及分區界限;確定水源位置,對沉澱池、泵站、首部等工程進行總體佈局;合理佈設主幹管線。地形狀況和水源在灌區中的位置對管道系統佈置影響很大,一般將首部樞紐與水源工程佈置在一起。

(2)滴灌系統根據水源位置及系統規模大小,其管道一般分為四級或五級,即幹管、支管、(輔管)、毛管或主幹管、分幹管、支管、(輔管)、毛管。

(3)幹管埋入地下≥80cm,在管道起伏的高處、順坡管道上端閥門下游、逆止閥的上游均應設置進排氣閥,管道末端設排水閘閥,可將餘水排入滲井或排水渠。

(4)支管、輔管和毛管鋪設於地面,支管通過出地管與幹管相連,毛管鋪在地膜下與播種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