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牛蒡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科普1.49W

目前,牛蒡主要病害為黑斑病、白粉病、細菌性葉斑病、花葉病等。

牛蒡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牛蒡黑斑病

1.1識別要點:該病多在秋季發生,主要為害葉片、葉柄。病初葉上生褐色圓形病斑,大小2-20mm,表面光滑,後期病斑中間變薄且褪為淺灰色,易破裂或穿孔,其上生黑色小粒點(病菌分生孢子器)。

1.2發病規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第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高温高濕的環境條件易發病。

1.3防治:(a)清除病殘體于田外燒燬;(b)牛蒡播種前用50℃温水浸種30M或用3%農抗120水劑浸種15M:(c)與其他作物進行3年以土輪作;(d)發病初期用77%可濕性可殺得WP500倍液或14%絡氨酮水劑300倍液進行噴霧,隔10天左右1次,連續噴2-3次。

2、牛蒡白粉病

2.1識別要點:該病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為害葉柄、莖和花萼。發病初期,在葉兩面均可產生白色圓形小粉斑,葉背面居多,後期病斑變為灰白色,病葉變黃乾枯,病斑生許多黃褐色至黑色小點,即為病菌閉囊殼。

2.2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閉囊殼隨病殘體越冬,為來年初侵染來源。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田間有多次再侵染。當温度適宜,相對濕度80%以上,植株長勢弱,密度大時,發病重。

2.3防治:發病初期噴藥保護,可用20%三唑酮(粉鏽寧)乳油2000倍液,或50%多硫膠懸劑600倍液,或農抗120或武夷菌素100-150倍液進行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3、牛蒡細菌性葉斑病

3.1識別要點:該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葉柄。葉片染病,初在葉面上生許多水漬狀暗綠色圓形至多角形小斑點,後逐漸擴大,在葉脈間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多角形斑,中央部褪成灰褐色,表面呈樹脂狀,有的捲縮。葉柄染病,初現黑色短條斑,後稍凹陷,葉柄乾枯略捲縮。

3.2發病規律:該病病菌主要在種子、土壤及其病殘體上越冬,翌年適宜時進行初侵染,田間通過雨水,灌溉水,農事操作等途徑引起再侵染,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

3.3防治:(9)高畦栽培,嚴禁大水漫灌,減少水流傳染;(b)及時摘除病葉,以減少菌源;(c)發病時可用77%可殺得WP500倍液或6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噴2-3次。

4、牛蒡花葉病

4.1識別要點:該病主要為害成長的牛蒡,染病植株葉片為顏色濃淡不均勻,呈黃綠相間的斑駁狀,有時葉片皺縮不展,植株矮小,炎熱的夏季病症不明顯。

4.2發病規律:該病可在多種寄生植物或病株殘體中越冬,並長期存活,田間靠汁液摩擦接觸或辣根長管蚜傳毒。該病的發生與環境條件關係密切,高温乾旱利於發病,此外,栽培粗放,偏放氮肥、植株生長勢弱、土壤瘠薄、板結、排水通風不良等均利於病害發生。

4.3防治:(a)治蟲防病,用10%吡蟲啉WPl5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4000倍液,消滅傳毒蚜蟲,可減輕該病為害;(b)注意田間衞生,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銷燬;(c)發病初期,噴施1.5%植病靈10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溶液進行噴霧。

標籤:防治 病害 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