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設施草莓病蟲綜防技術

科普1.01W
設施草莓病蟲綜防技術

目前,草莓作為新興優勢產業在京郊得到迅速發展。由於連年種植,草莓生產上技術問題突出,有害生物發生、為害普遍,而草莓作為鮮食水果,對產品安全要求更加嚴格。北京市植保站針對京郊設施草莓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害,提出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選用抗病優質品種。草莓抗白粉病品種主要是歐美品種,如卡姆羅莎、甜查理,日系品種有紅顏和天皇御用;抗灰黴病品種有紅顏、紅霞、章姬等日系品種,但這些品種較感白粉病,在品種選擇時應同時考慮當地的消費習慣。

土壤消毒處理。草莓定植前採用20%辣根素水劑進行生物燻蒸土壤處理,替代當前生產上普遍採用的溴甲烷、辛硫磷和多菌靈等化學藥劑。也可以採用太陽能高温消毒,在7-8月份氣温較高的季節高温悶棚處理30-45天,即可殺滅大部分土壤中病菌。

種苗消毒處理。針對白粉病菌等通過種苗傳播的特性,移栽定植前,用0.5%小檗鹼500倍,或50%甲基託布津500倍蘸根處理10分鐘,或250克/升嘧菌酯2500-3000倍等內吸性殺菌劑蘸根處理3分鐘。

農事管理與生態調控。輪作芥菜和花椰菜等,能減輕土壤疫黴和黃萎病;選用透光性好、不易結水的棚膜;定植前深耕35-40釐米,可降低地下害蟲基數。清潔田園,減少蚜蟲的越冬蟲源和場所。病枝、病果要儘早在晨露未消時輕輕摘下,裝進方便袋燒掉或深埋;病害發生期儘量少“串棚”,避免人為傳播;採用地膜全覆蓋和滴灌技術,減少果實和土壤、流水接觸機會,並減少土壤水汽蒸發;晴天開棚通風換氣,陰天適當短時間開棚換氣降濕,尤其在開花結果期將相對濕度降到50%以下,夜温降到10℃以下,或中午悶棚升温至35℃,有助於抑制葉部病害發展。

物理防治。在通風口處使用25目防蟲網。同時,在棚室內懸掛黃板誘殺有翅蚜、薊馬等設施小型害蟲,懸掛在作物頂部20釐米處,每畝懸掛20塊最經濟有效。懸掛銀灰膜對蚜蟲起到驅避作用,噴施礦物油可以起到保護草莓不受病原菌侵染的作用。

硫磺燻蒸。在草莓花期前和適當錯開盛花期,採用硫磺燻蒸措施預防白粉病發生。在棚室內每100平方米安裝1台燻蒸器,內放20克含量99%的硫磺粉,夜間密閉燻蒸4小時,隔3天1次,當白粉病易發時或零星發生時隔天1次,燻蒸器温度不可超過280℃,以免亞硫酸對草莓產生毒害。當白粉病普遍發生時,建議採用化學藥劑應急防治,以50%醚菌酯懸浮劑3000倍效果最優。

生物防治。防治白粉病效果較好的生物製劑有0.5%小檗鹼、1%農抗武夷菌素,以及生防菌苦草芽孢桿菌,可在白粉病易發期或初發期或配合硫磺燻蒸等其它措施防治。當蚜蟲等小型害蟲較輕發生時,建議用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防治,每次間隔3-5天施藥1-2次,但除蟲菊素有見光易分解的特性,故應在下午放草苫子前使用,效果較好。

化學藥劑。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效較好。由於草莓上的殘留農藥清洗比較困難,因此,防治上應儘量減少或不用化學農藥。同時,避免連續多次使用同一種化學農藥,科學合理輪換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