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美國白蛾識別與防治技術

科普1.01W

一、美國白蛾的識別特徵和生物學特性

美國白蛾識別與防治技術

(一)美國白蛾的識別特徵:成蟲體白色。雌蛾體長9.5~15.0mm,翅展30.0~42.0mm,雄蛾體長9~13.5mm,翅展25.0~36.5mm。雄蛾前翅白色或有淺褐色斑點,後翅斑點少,雌蛾前、後翅白色無斑點。

卵近球形,直徑0.5mm左右,初產卵淡綠色或黃綠色,後變成灰綠色,近孵化時呈灰褐色。卵產在葉背面,呈單層排列,卵塊表面上常覆蓋有雌蛾的體毛和鱗片,呈白色。

幼蟲初孵幼蟲為黃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蟲頭部黑色;體長22.0-37.0mm;背部有1條黑色寬縱帶,各體節毛瘤發達,毛瘤上着生白色或黑色及褐色長剛毛的毛叢,背部毛瘤黑色;腹面黃褐色或淺灰色。

蛹體長9.0~12mm,寬3.3~4.5mm。初淡黃色,後變橙色、褐色。蛹外的繭,灰白色,薄、鬆、絲質,呈橢圓形。

(二)美國白蛾生物學特性:一年發生2~3代,以蛹在樹皮縫、土石塊下、建築物縫隙等處越冬。次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成蟲羽化產卵,幼蟲5月上旬開始危害,延續至6月下旬,幼蟲老熟時從樹上向下爬行至隱蔽場所化蛹。7月上旬第1代成蟲出現,成蟲期至7月下旬。第2代幼蟲7月中旬發生,8月中旬為危害盛期。8月份出現世代重疊現象,同時有卵、初齡幼蟲、老齡幼蟲、蛹及成蟲出現。8月中旬第2代成蟲羽化,第3代幼蟲從9月上旬開始危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蟲化蛹越冬。

成蟲夜間活動,產卵量500~1000粒,初孵幼蟲吐絲結網,營羣居生活,將許多葉片包進網幕中,1~3齡幼蟲取食植物的葉肉,被害葉呈網狀枯黃。4齡開始分散,吐絲將被害葉綴成網幕,網幕有的長達1~2m,5齡以後拋棄網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僅留葉片主脈、葉柄。幼蟲耐飢性很強,5齡以上耐飢力達8~12天,致使美國白蛾易隨貨物遠距離傳播。美國白蛾有趨臭味、腥味、異味特性。美國白蛾食性雜,可危害300多種植物,主要喜食樹種有:糖槭、桑、榆、臭椿、花曲柳、山楂、杏、法國梧桐、泡桐、白蠟樹、核桃、櫻花、楓楊、蘋果、櫻桃、楊等。一般喜食樹種有:柳、桃、胡桃楸、梨、刺槐、柿、紫荊、丁香、金銀木、葡萄等。發生嚴重時,將樹葉吃光,轉移危害農田作物,對農林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

二、美國白蛾防治方法

(一)人工物理防治

1、人工剪除網幕:幼蟲在3齡前吐絲結網,聚集在網幕中取食危害,網幕明顯。採取人工剪除網幕,就地銷燬,是一項無公害、效果好的防治方法。

2、人工挖蛹:美國白蛾化蛹時,尋找樹皮縫、土石塊下、建築物縫隙等處越冬、越夏。人工挖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3、燈光誘殺:利用美國白蛾成蟲趨光性,成蟲期懸掛殺蟲燈,誘殺成蟲。燈間隔以100米為宜,掛燈處要無高大障礙物,開燈時間為每天19∶00~次日6∶00。

4、草把誘集:根據美國白蛾老熟幼蟲下樹化蛹特性,老熟幼蟲下樹前,在樹幹1.5米高處,用穀草、稻草、草簾等圍成下緊上鬆草把,誘集老熟幼蟲集中化蛹,蟲口密度大時每隔一週換一次,解下草把集中銷燬。

(二)施放周氏齧小蜂:周氏齧小蜂是美國白蛾天敵,利用天敵防治是持續穩定控制美國白蛾疫情的無公害技術措施。

放蜂時間:在美國白蛾老熟幼蟲期至化蛹初期。

放蜂方法:放蜂時應選擇晴朗無風、濕度較小天氣,放蜂時間選擇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之間。施放時將蜂繭或盛有小蜂的試管放在樹杈上,去除堵塞物,小蜂自行擴散尋找寄主。

施放量:一般放蜂量為美國白蛾蟲口數量的3倍。

(三)藥劑防治

藥劑選擇:應選擇仿生、生物和植物性殺蟲劑等對生態環境安全的藥劑,主要有滅幼脲類、美國白蛾病毒、煙參鹼、BT製劑、阿維菌素等。施藥時要按農藥使用手冊操作,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和人、畜傷害等。

施藥時機:在幼蟲期進行,美國白蛾第一代蟲齡較整齊,多在樹幹中下部危害,易防治作業,第一代幼蟲破網前為最佳防治時期。

1、地面噴藥防治:適於林木零星分佈、疫情點狀發生、蟲口密度低、村屯或淨空條件差的區域等。

幼蟲期,可選20%除蟲脲4000~5000倍液、25%滅幼脲Ⅲ號1500~2500倍液、植物性殺蟲劑-煙參鹼1000~2000倍,美國白蛾病毒,1.6萬單位BT劑1000倍液、1.8%阿維菌素5000~8000倍液等進行噴霧。

2、飛機噴藥防治:適於集中連片的大面積片林、林帶,及交通不便或樹木高大采取地面人工施藥無法作業的區域。

採用飛機噴藥防治,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我省近幾年多次使用R44直升機,對春尺蠖、舟蛾類、美國白蛾、蝗蟲等開展飛防,取得了好的防治效果。

標籤:技術 白蛾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