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需肥規律與施肥技術

科普1.91W
玉米需肥規律與施肥技術

一、玉米的需肥規律

1、玉米的各生育階段和生育時期玉米從播種到成熟,經過若干個生育階段和生育時期。

1.1生育階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態特徵、生育特點和生理特性,可分為3個不同的生育階段,每個階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時期。這些不同的階段與時期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密切的聯繫。

1.1.1苗期階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種至拔節的一段時間,是以生根、分化莖葉為主的營養生長階段。本階段的生育特點是:根系發育較快,但地上部莖、葉量的增長比較緩慢。為此,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達到苗早、苗足、苗齊、苗壯的“四苗”要求,為玉米豐產打好基礎。該階段又分播種到三葉、三葉到拔節兩個時期。

a.播種——三葉期

一粒有生命的玉米種子埋入土中,當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氣條件較適宜時,一般經過4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長到三葉期,種子貯藏的營養耗盡,稱為“離乳期”,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土壤水分是影響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澆足底墒水對玉米產量起決定性的作用。另外,種子的大小和播種深度與幼苗的健壯也有很大關係,種子個大,貯藏營養就多,幼苗就比較健壯;而播種深度直接影響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壯,據試驗,播深每增加2.5釐米,出苗期平均延遲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葉——拔節期

三葉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玉米從自養生活轉向異養生活。從三葉期到拔節,由於植株根系和葉片不發達,吸收和製造的營養物質有限,幼苗生長緩慢,主要是進行根、葉的生長和莖節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澇不怕旱,澇害輕則影響生長,重則造成死苗,輕度的乾旱,有利於根系的發育和下扎。

1.1.2.穗期階段

玉米從拔節至抽雄的一段時間,稱為穗期。拔節是玉米一生的第二個轉折點,這個階段的生長髮育特點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就是葉片、莖節等營養器官旺盛生長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強烈分化與形成。這一時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的階段,也是田間管理最關鍵的時期。為此,這一階段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促進中上部葉片增大,莖稈墩實的豐產長相,以達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1.1.3.花粒期階段

玉米從抽雄至成熟這一段時間,稱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時,所有葉片均已展開,植株已經定長。這個階段的生育特點:就是基本停止營養體的增長,而進入以生殖生長為中心的階段,出現了玉米一生的第三個轉折點。為此,這一階段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保護葉片不損傷、不早衰,爭取粒多、粒重,達到豐產。

1.2生育期和生育時期

1.2.1.生育期

玉米從播種至成熟的天數,稱為生育期。生育期長短與品種、播種期和温度等有關。一般早熟品種、播種晚的和温度高的情況下,生育期短,反之則長。

1.2.2.生育時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於自身量變和質變的結果及環境變化的影響,不論外部形態特徵還是內部生理特性,均發生不同的階段性變化,這些階段性變化,稱為生育時期,各生育時期及鑑別標準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約2cm的日期。

(2)三葉期:植株第三片葉露出葉心2-3cm。

(3)拔節期:植株雄穗伸長,莖節總長度達2-3cm,葉齡指數30左右。

(4)小喇叭口期:雌穗進入伸長期,雄穗進入小花分化期,葉齡指數46左右。

(5)大喇叭口期:雌穗進入小花分化期、雄穗進入四分體期,葉齡指數60左右,雄穗主軸中上部小穗長度達0.8cm左右,棒三葉甩開呈喇叭口狀。

(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頂葉3-5cm。

(7)開花期:植株雄穗開始散粉。

(8)抽絲期:植株雌穗的花絲從苞葉中伸出2cm左右。

(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體積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漿狀,亦稱灌漿期。

(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乾重迅速增加並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狀後至糊狀。

(11)蠟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乾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蠟狀,用指甲可以劃破。

(12)完熟期:植株子粒乾硬,子粒基部出現黑色層,乳線消失,並呈現出品種固有的顏色和光澤。

一般大田或試驗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進入該生育時期為標誌。

2、玉米在各生育階段的需肥特點

2.1玉米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要從土壤中不斷地吸收各種養分,合成供給自身生長髮育的有機物質。在整個生育期中,玉米吸收最多的養分元素有N、P、K、S、Ca、Mg。在玉米的一生中吸收的養分以N最多,K次之,P較少。由於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可以滿足玉米生長的需要,因而在生產上施肥主要是施N、P和K三種肥料。

2.2玉米全生育期對N、P、K的吸收基本表現為"少-多-少"趨勢。即苗期生長慢,植株小,吸收養分少;拔節至開花期,生長很快,吸收養分多;生育後期,生長減慢,吸收養分少。

2.3每生產100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養分量,受土壤、氣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種、產量等因素的影響。隨着產量的增加有所減少,但氮素例外。實驗表明,玉米吸收N、P、K的比例(N:P2O5:K2O)平均為1:0.48:0.79。

2.4玉米吸收養分與幹物質積累進程一致。吸收氮、磷、鉀的數量佔同期幹物重的百分率均是前期高,後期逐漸減少。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量不同。根據研究表明,從拔節到抽雄期是玉米養分需要的高峯期,在這一階段,幹物質積累雖然只有1/3左右,而N元素累計吸收量佔全生育期的50%、P佔48%、K佔71%。在這一生育期間,既有營養生長,又有生殖生長,這一時期的養分供應狀況,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極為重要。

2.5玉米不同器官營養元素的分配

玉米收穫物中不同器官幹物質積累數量不同,氮、磷、鉀的含量亦有很大的差異。玉米畝產700千克,玉米收穫物中不同器官氮、磷、鉀含量的順序是:氮:籽粒>葉片>莖稈>葉鞘>苞葉>穗軸>雄穗磷:籽粒>葉片>葉鞘>穗軸>苞葉>莖稈>雄穗鉀:籽粒>葉片>莖稈>苞葉>穗軸>葉鞘>雄穗玉米不同器官氮、磷、鉀向籽粒轉移數量多少的順序是:氮:莖稈>葉片>苞葉>葉鞘>穗軸>雄穗磷:莖稈>苞葉>穗軸>葉片>葉鞘>雄穗鉀:葉片>莖稈>苞葉>葉鞘>穗軸>雄穗

二、玉米的合理施肥技術

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合理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苗期佔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峯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基肥儘量多施有機肥,有機肥與化肥相配合;N、P、K肥和微量元素相配合;使各種肥料平衡供給,只有各種養分的平衡協調,才能發揮每種養分的效益。

1、底肥的施用:

底肥是指播種前施用的肥料,以有機肥料為主、化肥為輔。底肥要施足,這是基礎,底肥對於玉米生長髮育極為重要,主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鬆土壤,緩慢釋放養分,供給玉米苗期和後期生長髮育的需要。其直接效果是對生育前期的健壯生長有利,並在實際上對玉米的整個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玉米的P、K的營養供給。所以在一般地區,基肥中的氮肥可佔總施肥量的50%以上,P、K肥基本上100%作底肥施用。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鉀肥5.5公斤做底肥。

1.1有機肥的種類和性質

有機肥包括動物糞便、雜草堆肥、秸稈漚肥及各類土雜肥等。肥效時間長,有機物質含量高,含有氮、磷、鉀和各種微量元素。有機肥料中以豬、羊糞尿的養分含量高,肥效好;牛、馬糞及土雜肥次之。

1.2化肥的種類和性質常用的化學肥料有尿素、碳酸氫銨、磷酸二銨、過磷酸鈣、硫酸鉀、氯化鉀等。化學肥料的養分含量高,發揮肥效快。在大型國營農場機械耕作及有秋耕和春耕習慣的春播玉米區,常在秋耕或春耕時給玉米施用有機肥,或在秸稈還田時配合施用化肥做為底肥。

1.3底肥施用方法

有條施、撒施和穴施3種方法,以集中條施和穴施效果最好,使肥料靠近玉米根系,容易吸收利用。農諺説,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條線,就是這個道理。無論條施或穴施,施用前應充分搗細混勻,結合耕地將肥料翻入土壤。如以氮、磷化肥做基肥時,應根據當地機具和勞力情況,儘量集中條施或穴施。用有機肥做基肥,最好與磷肥一起堆漚,施用前再摻合氮肥。氮、磷和有機肥料混合,減少土壤對磷素的固定,使磷肥便於為根系吸收利用,同時由於氮、磷混合,以磷固氮,可減少氮素的揮發損失,提高肥效,其他難溶性磷肥與有機肥一起堆漚施用,也有良好的效果。因為有機物質分解後所造成的酸性環境,可以提高磷肥的有效性。有機肥料做基肥應儘量早施。玉米秸稈還田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在玉米收穫果穗以後將桔稈切碎翻入土壤。玉米秸稈含氮0.60%,含磷0.15%,含鉀0.45%。秸稈還田可以逐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培肥地力。

2、種肥的施用

玉米在播種時施在種子附近或隨種子同時施入,供給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所需的肥料,稱為種肥。有些地方叫口肥、蓋肥、窩肥。施用種肥以速效性化肥為主,也可以施用腐熟農家肥。氮素化肥種類很多,因其性質和含量不同,對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有不同的影響。有的適宜作種肥,有的不宜作種肥,應在瞭解肥料性質後選擇使用。就含氮形態來説,固體的硝態氮肥和銨態氮肥,只要用量合適,施用時不要與種子接觸,作種肥施用安全可行。磷酸二銨作種肥比較安全,碳酸氫銨、尿素作種肥,一定要與種子保持10釐米以上的距離,避免燒傷。

玉米播種時配合施用磷肥和鉀肥有明顯的增產效果。種子在中等肥力水平條件下(有機質1.71%,全氮0.10%,速效磷5*10-6,速效鉀40*10-6),增施鉀肥或磷、鉀肥,比單施氮肥分別增產12%和18%。表明氮、磷、鉀肥料配合施用是玉米增產的重要措施。播種時集中穴施氮、磷、鉀肥,還可以造成施肥點局部的較高濃度區,減少土壤固定,有利於根系吸收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養分利用率。種肥施用數量應根據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而定。在施用基肥較多的情況下,可以少施或不施種肥;反之可以多施。據各地經驗,每畝應施入優質有機肥300~500千克,或施入尿素8~10千克,或施入磷酸二銨8~10千克。種肥宜穴施或條施,施用時注意肥應與種子隔離或與土壤混合,預防燒籽。

3、追肥的施用

從玉米需肥的要求考慮,玉米應施三次追肥,即拔節肥、穗肥和粒肥。玉米追肥一般都是追施化學氮肥,以尿素、碳銨為主。追肥要做到深施,在旱地無論墒情好壞都要採用穴施或條施。在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如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可在玉米6~7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釐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種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塊,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玉米追肥要及早進行,方法一是前邊追肥,後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二是用追肥器,深追15釐米以上;追肥時,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結合,促進根系良好發育,一般情況下,畝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在抽穗期灌漿期,畝用0.25公斤磷酸二氫鉀和0.5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防禿尖、缺粒,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有機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做底肥,追肥用餅肥,肥效平穩而持久,效果好於化肥,而且後勁長,但追肥時,餅肥與作物幼苗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餅肥發酵時產生的熱量灼燒幼苗。

根據玉米需肥規律和生育特點,獲取玉米高產需採取“三攻”追肥法,即在施足基肥和用好種肥的基礎上,拔節期施肥攻稈,孕穗期施肥攻穗,灌漿期施肥攻粒。

3.1攻稈肥

玉米開始拔節時追肥稱為攻稈肥,有促根壯苗、促葉壯稈的作用。此時幼苗旺盛生長,雌雄穗開始分化,對養分需要量急劇增加。適時追施肥料,可以確保莖稈粗灶,葉片繁茂,並促進雌雄穗分化。春玉米大致在播種後40~50天、有6~7片展開葉時,施肥效果最好。肥料宜施在距植株10~15釐米,開溝深施5~10釐米,施後覆土。

3.2攻穗肥

玉米拔節期至抽雄穗期之間追肥稱為攻穗肥。其施肥最大效應時期在雌穗小穗分化期,對穗大、粒多有重要作用。大致説來,春玉米在13~15片展開葉時。此時正值雌穗小花分化盛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井進,需要較多的養分和水分,是決定果穗體積和行數的關鍵時期。攻穗肥宜採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碳酸氫酸、氨水等,結合澆水或中耕施用,可以迅速發揮肥效。

3.3攻粒肥

玉米抽雄穗前後10~15天追肥稱為攻粒肥。這時植株葉片即將完全展開或已完全展開,玉米從營養生長轉人生殖生長階段。玉米籽粒中的幹物質產量90%來自葉片的光合作用,保持玉米青枝綠葉,活秸成熟,是增加粒重、獲取高產的重要措施。應根據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玉米長相,適時追施粒肥。3.4玉米每次追肥數量要根據玉米類型、土壤肥力而定,原則上春玉米在施足基肥和種肥基礎上,掌握“前輕後重”的原則,即全部追肥按3:6:l分配。例如40千克尿素,可分為12千克、24千克、4千克方案施用;

4、根外噴肥

玉米雌穗受精後果穗的大小、行數和粒數均已定型,但籽粒形成和灌漿仍需要大量的養分供給,這是決定粒重和產量的重要階段。若未施入攻粒肥或發現植株缺肥,可採用根外施肥方式補充養分。

根外噴肥也叫葉面噴肥。就是把肥料溶解在水中,於玉米生育後期噴灑在玉米葉面上,通過葉片的氣孔直接為玉米吸收利用,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施肥方法。技術要點如下。

4.1選擇噴肥時期

玉米雌花絲由紅轉暗,表示雌穗已完成受精過程,這時噴肥效果最好。如果兩次噴肥,可在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

4.2注意噴肥時間

宜選在無風的早晨或傍晚進行。這時氣温略低,濕度較大,噴在葉面上的肥液蒸發慢,有利於玉米吸收。葉面噴肥後6小時以內如遇降雨,應重新噴施一次。

4.3掌握肥液濃度

適於玉米葉面噴肥的肥料種類很多,在生產上成功應用的主要有尿素和磷酸二氫鉀。配製方法:磷酸二氫鉀每畝250~500克,加水50千克;尿素每畝500~1000克,加水200千克。濃度太小增產效果不大;濃度太大常會發生肥害,燒傷葉片,影響光合作用,反而降低產量。

4.4講究噴肥方法

用超低量噴霧器噴施,霧粒微細,葉片易於吸收。計算出每畝地玉米行數和行長,每行應噴施的數量。噴肥時注意把葉片上、下兩面都要噴到。因為玉米葉片背面的氣孔較多,吸收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