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黃瓜的菌核病,怎樣防治黃瓜菌核病

科普2.82W
黃瓜的菌核病,怎樣防治黃瓜菌核病

黃瓜菌核病又叫爛尖病,露地、保護地黃瓜均可發病,在保護地中發病最重。一般損失10%-30%,嚴重地塊達90%以上,致使有些大棚黃瓜絕產。低温、高濕或多雨的早春是該病的高發季節,必須增加防治。

發病症狀:

從苗期到成株期都能產生此病,重要危害瓜果,也能危害莖蔓、葉子和花等位置。瓜果受害,先在殘花部產生水漬狀不規則形病斑,以後黃瓜尖變軟腐爛,在腐爛的果實表面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體,並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莖蔓受害,多在主莖中、下部或主側枝分叉處產生水漬狀淺褐色病斑,稍凹陷,以後逐漸變成白色,在高濕條件下,病莖軟腐,長出白色棉毛狀菌絲,受害位置以上的莖蔓和葉子凋萎枯死,最後莖稈內髓部被病菌破壞腐爛而中空,併產生白色菌絲體和鼠糞狀菌核。

綜合防治:

1.農業防治。與水生蔬菜、禾本科及葱蒜類蔬菜隔年輪作。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並深翻土壤25釐米以上,將菌核埋入深層,抑制子囊盤出土。病地可利用夏天進行10天以上的灌水浸泡,促使菌核腐爛。同時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增強植株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種前用10%鹽水漂種2-3次,淘除菌核。採用紫外線棚膜,可抑制子囊盤出土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採用高畦覆蓋地膜的種植方式抑制子囊盤出土及釋放子囊孢子,減少菌源。

3.種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藥土耙入土中,畝用藥1kg兑細土20kg,拌勻撒入定植穴;種子用50攝氏度温水浸種10分鐘,即可殺死混雜在種子中的菌核。

4.生態防治。大棚種植時,上午以閉棚升温為主,温度不超過30攝氏度不要放風,下午及時放風排濕。發病後可恰當提高夜温來降低結露時間,早春日均温可控制在29攝氏度或是31攝氏度高温,相對濕度在65%以下可減少發病。防止灌水過量,土壤濕度大時可延長灌水間隔期。

5.莖部塗抹防治。當菌核病感染莖部時,能夠先用刀片將病莖處把長白毛的腐爛處刮除,再用50%速g靈或撲海因藥劑,用水稀釋20-30倍藥液如濃奶漿狀(也可用少量食用澱粉糊與藥粉以2:1比例加水混勻),塗抹患處,一般塗藥1次後,病患處組織會慢慢自行癒合,植株能正常繼續開花結果。如果病患處腐爛比較嚴重,3-5天后看情況也可再塗1次藥。通常病莖腐爛程度不到其直徑一半的植株,都能夠救活且以後還可維持一定的產量。

6.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10%速g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次250g,薰1夜,隔8-10天1次,連續或與其它措施交替防治3-4次;用5%的百菌清粉塵劑進行噴撒,每畝次用1kg左右;也可用50%的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0%防黴寶超微粉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等進行噴霧,每7-10天1次,連噴3-4次。

標籤:菌核病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