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南美白對蝦池塘水質調控技術

科普2.55W
南美白對蝦池塘水質調控技術

一、水清

1.早期出現水清見底現象。原因有三種:①養殖户不注重肥水這一關,急着放苗造成"先天性"水清;②養殖户越施肥,塘水反而越清,鋪滿塘底的有害藻吸收肥料,有益藻無法生長:③有的是藻相不穩定又不及時追肥導致水清。①和③情況都應適當換水並抽取周邊水色好的水納入藻種,用3克/立方米單胞藻促長素和有機肥溶解全塘均勻潑灑,並施5克/立方米光合細菌和經發酵的2克/立方米利生素調水繁殖基礎餌料,並注意每隔2~4天追一次肥,水色會培養起來。在沒有放苗前出現第二種情況,應排幹水徹底清除有害藻,然後再進水肥塘。

2.中後期水清。原因如下:①環境突變(如暴雨)使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應換水或從別的塘抽進藻相好的札②水中pH值過低也會造成浮游生物死亡、水呈清,應換水,用10~20克/立方米石灰,以及EM菌、有機肥造札③水中無浮游植物,存在大量輪蟲、橈足類等浮游動物也會使水變清,通過換水,用0.3克/立方米二溴海卧待毒性消失施有益菌和適量肥料造水。

二、水太肥

1.後期水質太肥,透明度小於30釐米,主要原因是投料超量和糞便等排泄物多,殘餌和糞浸出物富營養化,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太肥沃。改進措施:掌握正確的投餌量,遵循寧少勿多的原則,通過觀察網瞭解吃料情況。根據對蝦生理狀況、天氣情況,調整下餐投喂量,這種方法是目前比較科學的投料方法。儘量做到每餐料都吃完,沒有剩料就不會污染水質、敗壞水質。經常開動增氧機環流把污物集中到中心,通過經常換水和吸污把污物排出池外。淨化環境、淨化水質,把水體透明度調控到30~45釐米。

2.每天早晚都換水,抽地下井水進入蝦塘,每日換水量控制10%以內,儘量不要從海區直接進海水,避免病菌水平傳播。換水有利於提高透明度,使水不太肥。

3.經常用0.2克/立方米芽孢桿菌,同時還用20克/立方米沸石粉調節水質,使水不太濃和太肥。

三、針對塘水含氨、硫化氫、亞硝酸鹽偏高採取措施

1,利用水車式增氧機使水體增氧環流,把廢物集中在池中央,用吸污泵吸污排出池外,淨化水質。

2.施有益菌分解氨、硫化氫、亞硝酸鹽,把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同時有益活菌還分解殘餌和糞便,減少污染,淨化水質。

3.沸石粉吸附氨、硫化氫、亞硝酸鹽,減少有害物質濃度,優化水質,營造良好環境。

4.有條件的排出塘水可進入江籬養殖區,江籬吸收氨、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再把水循環到蝦池,形成水質良性循環系統。

四、pH值低或偏高

pH值偏低用石灰調節,pH值偏高採取換水方法和使用降鹼劑調節。

五、下暴雨,池塘水分層現象

採取的措施:①在暴雨來臨之前,提高蝦塘水位,增強防禦功能,減少應激。②排掉表層雨水。③開動增氧機攪拌上下層水,使之混合。

六、其它情況

1.塘水錶層起泥皮,這是底層藻類死亡引起的,應及時撈乾淨。

2.當起動增氧機時水錶面出現白色泡沫並不能散開消失,這是水質肥沃、藻類老化引起的,應及時換水。

3.在夜間見塘水發光現象,這是由於發光細菌或甲藻或夜光蟲與水生動物摩擦產生亮點和亮線,可清楚見到動物遊動方向。夜光蟲大量繁殖引起缺氧,造成蝦缺氧死亡,甲藻分泌毒素危害對蝦。若是由發光細菌引起發光可用0.3克/立方米二溴海因消毒,隔3天用有益活菌。若是甲藻或夜光蟲引起發光現象用0.7克/立方米硫酸銅潑灑,這種濃度使發光生物消失,對蝦體則無影響。

七、池塘水質出現幾種顏色對養殖上的影響

1.黃綠色主要由硅藻和綠藻形成的藻相,這些藻是幼蝦開口餌料。茶褐色或紅棕色,主要含硅藻,是對蝦的優質餌料。綠豆青色,主要含綠藻,也是對蝦餌料。

2.黑褐色(醬油色),主要含有鞭毛藻、裸藻、褐藻等,這種水色表明蝦池管理失常,如投喂量過多、殘餌增多、底質惡化等原因造成,蝦易中毒死亡。

3.黑色水,主要含有金黃色鞭毛藻,池中積存太多的有機物,經細菌分解池水酸鹼度下降,不適合養蝦。

4.白濁,主要含有輪蟲、橈足類等浮游動物及有機碎屑和粘土微粒,池蝦易得病,成活率低。

5.如果水體發黑,有腥臭味,説明水下腐敗的有機質太多,容易引發病害。

如塘內還來放苗,水體就出現上述3、4、5的顏色,應把塘內水排幹清理乾淨,池塘再重新培水;如塘內已經放苗,就採取換水、施光合細菌、底質改良劑、從其它塘引進良好藻液等措施,調整優良藻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