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寒地水稻葉齡診斷栽培技術

科普2.55W
寒地水稻葉齡診斷栽培技術

寒地水稻葉齡診斷栽培技術,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論”與“葉齡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水稻栽培新技術,是由技術人員給出目標產量下的不同生育期的生長髮育標準,要求種植者對自已的稻田進行診斷,並與標準對比,及時採用施肥、灌溉、植保等進行調控。從而使傳統的種、管、收流程式栽培技術,發展成為按葉齡“診斷、預測、調控”技術於一體的栽培技術體系。

技術宗旨:就是在水稻生長的每個階段,特別是在直接決定產量構成要素的階段有目的地實施調控,以利於塑造和保持抽穗至成熟期各項指標全面優化的高產、優質羣體。

技術思路:是根據葉片與其他各部器官的同伸、同步和相關的原理,應用水稻主莖葉片與器官(根、莖、葉、櫱、穗等)的同伸規律,來診斷和確定水稻的生育時期及其相應的高產栽培“促”“控”措施。葉齡診斷的技術途徑是“控葉擴庫”,在技術上控制莖、葉的無效和低效生長,以利在適宜的葉面積的基礎上,提高“庫”強度和“源”強度。具體講是在滿足適宜穗數的目標下,通過提高莖櫱成穗率,主攻穗部質量來實現。這是一項利於全面提高光合質量最直接、易診斷掌握的綜合性指標——這是因為,在達到適宜穗數的目標上,要提高成穗率,促進大穗,也就意味着在促進早發、完成穗數的同時,有效地控制羣體的最高莖櫱數,並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為後期的栽培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

根據寒地水稻的生育特點,將葉齡模式理論發展為診斷、預測、調控於一體的實用系統技術是項目的重大創新,實現了健身栽培、計劃栽培提高抗災能力。把科研、推廣與生產結合成為技術人員,廣大農民的生產實踐是本項目的另一個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