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芥藍菌核病正確防治技巧

科普2.18W

芥藍生長中後期會發生此病。葉片上發生水漬狀淡褐色病斑,在潮濕條件下病部很快就腐爛,併產生白色絮狀菌絲體和黑色菌核,在乾燥條件下,病部乾枯穿孔,也可見到白色絮狀菌絲體和黑色菌核。莖部病斑稍凹陷,由淡褐色變白色,後莖腐朽呈纖維狀,莖內中空,產生白色絮狀菌絲體和黑色菌核。

芥藍菌核病正確防治技巧

發病規律:

該病原菌以菌核遺落在土中或混入種子中越夏或越冬,也可在種株上越冬。在冬季温暖的南方,病原菌無明顯越冬現象,病組織上形成的菌絲體通過植株接觸和攀援不斷進行傳染致病。連作地、低窪排水不良地、過度澆水或過度密植地,偏施過施氮肥的植物易誘發病害。

化學方法:

⑴處理土壤。在常發生菌核病地區定植時,每667平方米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1千克、對細土2千克配成藥土撒於行間。

⑵噴藥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淨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藥時着重噴灑植株莖的基部、老葉和地面上,每隔5~7天噴1次,連噴3~4次。

⑶用煙劑燻蒸。每667平方米保護地每次用10%腐黴利煙劑350克,在傍晚密閉棚膜薰煙。

⑷使用飄浮粉塵劑。每667平方米保護地每次用10%滅克飄浮粉塵劑1千克噴撒。

標籤:防治 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