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紋枯病用什麼藥,水稻紋枯病的發病規律?

科普2.44W
水稻紋枯病用什麼藥,水稻紋枯病的發病規律?

水稻紋枯病防治規律在氣温22度以上,相對濕度在97%以上開始發病,但以25-31度、濕度飽和時發病最重。一般在水稻分櫱期開始發生,孕穗前後為發病高峯,乳熟後病情下降。在菌核殘留多的老病田,以及偏施氮肥、秧苗生長過密、通風透光差、長期淹深水等情況下發病重。

水稻紋枯病從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生,一般在分櫱盛期開始發生,拔節期病情發展加快,孕穗期前後是發病高峯,乳熟期病情下降。該病屬高温高濕型病害,適宜範圍內,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田間小氣候相對濕度為80%時,病害受到抑制,71%以下時病害停止發展;氣温18-34℃都可發病,以22-28℃最適,因此,夏秋氣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田間菌源量與發病初期輕重有密切關係,歷年重病區、老稻區、田間越冬菌核量大時,易導致初期發病較多。水稻栽插密度過大,稻田偏施、遲施氮肥,連續灌深水、連年重茬種植,有利於病害發生。

水稻紋枯病從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生,一般在分櫱盛期開始發生,拔節期病情發展加快,孕穗期前後是發病高峯,乳熟期病情下降。該病屬高温高濕型病害,適宜範圍內,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田間小氣候相對濕度為80%時,病害受到抑制,71%以下時病害停止發展;氣温18-34℃都可發病,以22-28℃最適,因此,夏秋氣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田間菌源量與發病初期輕重有密切關係,歷年重病區、老稻區、田間越冬菌核量大時,易導致初期發病較多。水稻栽插密度過大,稻田偏施、遲施氮肥,連續灌深水、連年重茬種植,有利於病害發生。粳稻品種一般較易感病,秈型雜交稻比較耐病。

水稻紋枯病發生程度受菌源、氣候、水稻抗病性和田間栽培管理幾方面因素影響,在菌源充足,氣候適宜時水稻紋枯病發生普遍,水稻不同生育期抗病能力不一致,種植制度和田間管理水平對紋枯病流行有一定影響,在水稻紋枯病流行高峯前進行藥劑防治,是控制水稻紋枯病的關鍵時期。

水稻紋枯病發病條件主要是稻株之間種植密度大,通風透氣不良,在這種條件下,高温高濕時候紋枯病較宜發生。防治措施,水稻分櫱夠苗後及時排水曬田,結合化學防治採用井崗黴素噴施禾苗控制紋枯病的發生。

水稻紋枯病多從池梗邊的稻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氮肥大、組織柔嫩的稻田發病較重。紋枯病多在水稻孕穗拔節期開始發病,在高温高濕和大雨後,發病迅速。因為導致水稻紋枯病發病的病菌是立枯絲核菌,病菌存活在田埂上或田埂上面的上年殘茬中,在高温和大雨後,先感染靠近田埂邊稻株的下部葉鞘和葉片。逐漸向池中和稻株上部葉片及莖杆發展。

紋枯病又名雲紋病、花腳稈,屬真菌病害。水稻分櫱期開始發病,主要危害葉鞘、葉片,嚴重時可侵入莖稈並蔓延至穗部。葉鞘發病先在近水面處出現水漬狀暗綠色小點,逐漸擴大後呈橢圓形或雲形病斑。葉片病斑與葉鞘病斑相似。水稻發病嚴重時,葉片早枯,可導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癟谷增加,粒重下降,並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有時造成串頂。濕度大時或感病品種上,菌絲可扭結成菌核,初為淺(乳)白色,後期變為黃褐色或暗褐色,扁球形或不規則形,菌核以少量菌絲連接於病部表面,容易脱落。高温、高濕最有利於該病的發生、發展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