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朝天椒枯萎病的症狀表現、發病條件及防治方法

科普2.09W
朝天椒枯萎病的症狀表現、發病條件及防治方法

枯萎病是朝天椒種植期間常見的一種病害,常常導致朝天椒品質及產量的下降,影響了農户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總結了,供農户們參考。

症狀表現:

枯萎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一般從花果期表現症狀至枯死歷時15~30天。發病初期,病莖下部皮層呈水浸狀、變褐色,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一般不易脱落。有時,發病枝葉僅在植株一側,另一側正常。在病莖部縱剖可見維管束變褐色。病部在高濕時產生粉紅色黴狀物,或產生白色、藍綠色黴狀物。

發病條件:

枯萎病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附着在種子上越冬。病菌從莖基部或根部的傷口、自然裂口、根毛侵入,進入維管束,並在維管束內繁殖,堵塞維管束的導管(水分輸送通道),同時產生毒素,使葉片枯萎。病菌生長適宜温度為24~28℃,地温15℃以上開始發病,升至28℃時,遇到高濕天氣,病害容易流行。連作地、排水不良、使用未腐熟有機肥、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深翻土壤,精細整地,畦面平坦,排水方便。大田埂栽,防止積水淹苗。

2.多中耕,勤中耕。保持土壤疏鬆,根系發育良好。

3.結合中耕還培土,護根防倒伏。

4.合理輪作倒茬,切忌與茄科作物輪作。

5.小水淺澆,切忌大水漫灌,大雨後及時排水,嚴防水淹,7~8月白天遇暴雨後及時澆灌機井水。

6.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能力。

7.發病初期用70%敵克鬆8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莊園樂水劑2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