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對策

科普2.19W
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對策

所謂蛋雞的產蛋性能,是指蛋雞的開產日齡、產蛋高峯期及其維持時間、產蛋期死淘率等。養雞生產實踐中,常見雞開產日齡提前或推遲,不出現產蛋高峯期或產蛋率攀升時間較長,產蛋高峯期維持時間短,產蛋期死淘率高以及提前休產等產蛋性能下降的現象。要注意分清原因,採取相應對策。

一、產蛋性能下降的原因

1、育成雞合格率低。合格率是在成活率基礎上的體重和均勻度的統一,有些雞場直接用育成合格率反映育成情況,育成合格率低説明育雛育成期死亡多,育成雞體重低,均勻度差。體重偏輕或偏重都將導致產蛋推遲或提前,產蛋高峯期不穩,產蛋性能低。而均勻度則是直接關係到產蛋高峯期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

2、開產前體成熟與性成熟不同步。表現為達到了正常開產體重卻不見產蛋,或達到5%產蛋率時體重低於標準。兩種情況均可造成蛋雞性能下降。具體原因有:⑴飼料營養不合理:不能因育雛、育成階段及氣候變化而及時調整配方,從而造成飼料能量、蛋白質、鈣、磷的階段性不合理,影響體重的增加和性成熟。⑵光照程序不合理:全封閉雞舍控光不嚴密,應急窗或風機口漏光,開放式雞舍不能根據季節變化、日照長短及時補充光照。特別容易忽視的是雞舍內電壓不穩或太低,燈泡數量和瓦數不足或分佈不勻,以及燈泡表面積塵太多,影響光照強度。⑶限飼和疾病的影響:主要是限飼方式不正確,體重變化後,每天增加、減少飼料變化突然。

3、藥物的毒副作用。育雛育成期應用抗菌藥物太多,藥物的殘毒可引起雞的正常發育停滯,破壞雞的內臟器官,特別是在育雛前期、育成後期影響更大。在產蛋期過量使用了磺胺類、呋喃類藥物,不但會引起中毒,而且會破壞卵細胞的發育,降低產蛋率。

4、飼料質量不穩定。如產蛋期飼料能量、蛋白的突然變化,氨基酸嚴重缺乏,維生素不足,鈣磷不平衡,鹽分過高或過低,微量元素添加劑得不到長期補償等都對產蛋有明顯影響。飼料衞生不達標,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黴菌等嚴重超標。飼料的適口性差、粒度過大、灰分過高、發酸、水分過大、攪拌不均勻等都可引起產蛋性能降低。

5、飼養管理科學。主要包括:⑴温度控制:產蛋雞舍的最佳温度18-21℃,寒冷地區由於供暖障礙或舍內保温設施差,使雞舍內温度降到13℃以下,造成產蛋明顯下降。炎熱地區或夏季炎熱季節,降温措施不利,使雞舍內温度超過28℃以上,影響採食和產蛋。⑵光照和飲水不足:最明顯的就是處在產蛋高峯期的雞,在炎熱季節突然停電往往伴隨着停水,對產蛋影響甚大。夏季斷水1小時,機體需24小時補償,且降低高峯期產蛋率10%-20%。⑶常規管理粗放:喂料不及時,拌料不均,水槽漏水並得不到刷洗和經常消毒,帶雞消毒不科學,水質差,不按照集蛋等。

6、疾病侵害。傳染性支氣管炎可使卵泡充血、出血或卵巢退化、輸卵管萎縮,雞羣產蛋下降10%-15%,而且蛋殼變薄,畸形增多、顏色變淺。非典型新城疫可使產蛋下降20%左右。雞傳染性鼻炎發生高峯前期,產蛋下降5%左右,2-3周恢復;發生在高峯期,產蛋下降7%左右,3-4周恢復,但達不到應有的產蛋水平。產蛋下降綜合症可使產蛋下降20%-50%。傳染性喉氣管炎可使產蛋下降10%-15%。麴黴菌病可使產蛋下降5%-10%。大腸桿菌病使產蛋率下降10%-15%,造成卵黃性腹膜炎的可使死淘率提高2%-5%。如果以上疾病聯合併發,產蛋下降更明顯。

二、對策

1、培育合格的後備雞羣。衡量育雛效果的三個關鍵指標是體重、脛長、均勻度。育成期末的脛長必須達到104-106毫米,特別是6-8周是骨骼發育的最快時期,應使其達到78毫米,開產前體重應達到1650克左右,育成期體重每週增長幅度不能大起大落,開產前均勻度應不低於85%。

2、加強飼養管理。首先保證水、電、温度的正常供給。寒冷季節解決好舍內通風換氣和温度變化的矛盾。炎熱季節採取架裝水簾,舍內噴水,飲水中加冰塊等設施或措施,並增加雞舍內的通風換氣量,使雞舍內風速達到0.2米/秒,防止水槽漏水。條件允許時可以配備發電機。同時,每天的喂料量、喂料時間、次數、飼料配方、增補光照時間等要隨季節、周齡適時調整,並搞好雞舍內水槽、料槽、環境的衞生,定時帶雞消毒。

3、使用優質飼料。飼料配方的制定應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產蛋期和季節的要求而定,同時應充分考慮到加工工藝、運輸工具、飼料包裝、保存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要保證雞體攝入的各種營養與配方理論植相差不大。如果選用飼料商的飼料,除了應該根據季節添加抗應激劑外,在產蛋高峯期還應該補充一定量的優質魚粉、骨粉、添加劑、維生素。飼料衞生是指配合飼料中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黴菌和其他雜菌等是否超標,特別是在潮濕季節或使用過期飼料,不合格魚粉、黴變的玉米,使用了被污染的車輛、場地等,均會造成飼料不衞生。飼料感官是指飼料的粒度、均勻度、顏色、氣味、水分等。

4、控制好疾病。對疾病的控制要堅持預防為主,把好免疫關、消毒關、預防用藥關。應結合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免疫程序,選用優質疫苗,掌握好免疫時間、用藥次數、劑量、方法,並對免疫效果進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