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菊花鏽病的防治方法

科普6.27K
菊花鏽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鏽病有黑鏽病、白鏽病、褐鏽病等,都是病菌孢子傳染的,氣候濕潤時容易發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也為害莖杆,菊花患病初期葉面產生淡黃色斑點,然後隆起呈淡褐色至鐵鏽色的皰疤狀物,由白色逐漸變為黃褐色,而葉正面則為淡黃色斑點,且較微凹陷,不久皰疤突起開裂,在生長中後期的鏽褐色粉(病菌、孢子堆)散出,散發出大量黃褐色粉末狀孢子。嚴重時,菊葉上佈滿病斑、葉片捲曲,葉色黃褐,植株生長不良、衰弱,並且大量落葉。

(1)黑鏽病

黑鏽病是鏽病中危害較普遍的一種,開始中葉片表面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逐漸膨大呈稍圓形突起,葉背相應處生褐色或暗褐色小皰斑,不久葉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黃色粉末為病菌的夏孢子,生長後期生深褐色或暗黑色橢圓形腫斑,破裂後散出慄褐色或黑色粉末為病菌的冬孢子。隨風飛散,大面積傳染。隨後葉片上生出暗黑色橢圓形斑點,葉背表皮破裂後又生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下而上全株染病,最後導致葉片乾枯。

(2)白鏽病

葉子表面發生灰白色圓形病斑,葉背相應處生白色或灰白色小皰,後期變淡褐色或黃褐色,為病菌的冬孢子堆。1片葉上可有許多病斑,甚至佈滿全葉,嚴重時致菊株枯死。比黑鏽病危害嚴重。

(3)褐鏽病

葉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黃色的細小斑點,導致葉子枯黃。

鏽病是真菌病害。引起菊花鏽病的病原有菊柄鏽菌、堀柄鏽菌及蒿層鏽菌等3種,常見的為前兩種。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白鏽病由柄鏽菌屬引起,冬孢子長橢圓形,棍棒形至紡錘形,黃褐色,頂部圓形成尖突、雙細胞,分離處微縊縮,莖部狹窄,表面平滑。而黑鏽病則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隨菊苗繁殖而傳播,病原菌喜涼,不耐高温,9-12月發生較多,温度在6℃以下或31℃以上時不易侵染,而温暖多濕季節有利病害發生,在濕度大、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晝夜温差大、10-24℃條件下最易發生,寒冷、陰雨、日暖夜寒、潮濕天氣發生較嚴重。菊花品種間對堀柄鏽菌的抗性有差異,上海引進的京白、新興京白和朝紅白等品種感病嚴重,而桃金山和舞姬等品種抗病能力較強。

防治方法:

1.母本植株應保證無病蟲害,扦插時用代森錳鋅溶液浸泡插穗,可預防插穗帶菌傳播。

2.實行檢疫。尤其引進日本品種或從日本引進菊苗、插條時要嚴格實行檢疫。

3.發病初期噴灑15%粉鏽靈1000倍液,25%萎鏽靈1500倍液,80%代森鋅500—700倍液,0.5波美度石硫合劑。另外萌芽可噴1次3—4波美度石硫合劑。發病期間噴灑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2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萎鏽靈乳油4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至10天噴1次,交替使用,連噴3至4次,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4.選擇抗鏽病品種和無病母株。避免密植,控制肥水,不使土壤過於潮濕。遇降雨天氣,應排清田間積水,以免病菌隨水飛濺傳播。花後要徹底清除病株葉,並集中燒燬,消滅侵染源。

5.清園。清除病葉、病株及殘體,集中燒燬。輪作。忌連作、盆載要換土。選高燥地、肥沃砂壤土種植。保持通風良好,光線充足。肥料要充分腐熟促使植株生長健壯。

標籤:鏽病 防治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