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常見大豆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科普9.42K

近年來,農業種植技術快速發展,病蟲害逐漸成為減少農業收益的重要原因。本文中主要介紹了大豆常見的病害及其防治做簡要介紹。供大豆生產者參考。

常見大豆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病害已成為大豆減產的重要因素。因此,病害的識別與正確的防治是大豆生產上的一個重要環節,下面就大豆常見的病害及其防治做簡要介紹。供大豆生產者參考。

1.大豆疫病

大豆疫病是典型的土傳真菌性病害,大豆疫病的發生與降雨、土壤類型、耕作制度、肥料和栽培品種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危害症狀主要是侵染大豆的葉、莖蔓、豆莢和種子,以危害葉片為主。一般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始發,初生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擴展後為不規則形暗綠色斑或暗褐斑,晴天中午可見病葉反捲、枯萎、最後變黃,病斑相互合併大塊組織變褐枯死,一旦遇到陰雨天,可迅速擴展到整個田塊。

防治措施:一是培育抗、耐病品種。二是是加強栽培管理:壟作減少連作,並加強耕作作業,防止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的滲透性,可減輕發病。

2.大豆根腐病

症狀苗期主要發生在大豆根部,初期莖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現淡紅褐色不規則的小斑,後變紅褐色凹陷壞死斑,繞根莖擴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發達,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葉色淡綠,分枝、結莢明顯減少。

農業防治:(1)合理輪作:實行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嚴禁大豆重迎茬。(2)採取壟作,深鬆,適時晚播,注意播深不能超5cm。(3)施足基肥、種肥,及時追肥,尤其應用多元複合液肥,彌補根部病害吸收肥、水的不足。(4)及時翻耕。(5)避免機械傷根、防止大豆根部產生藥害、防治根部害蟲,以減少病菌侵入途徑。(6)及時進行中耕培土,促進地上莖基部側生新根的形成。

藥劑防治:通過藥劑拌種,推遲侵染期。用含有多菌靈、福美雙和殺蟲劑的大豆種衣劑拌種,每100kg種子用種衣劑1000-1500ml拌種;此外,還可施用大豆根保菌顆粒劑,每公頃用30kg與種肥混施。藥劑拌種後,藥效只能維持15-25d,因此要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尤其在地下根部受害以致死亡的情況下中耕培土措施更為重要,以促進地上莖基部側生新根的形成,能及時補充肥、水,否則造成無側根使幼苗死亡。

3.大豆菌核病

症狀:從大豆幼苗到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植株的地上部分,以花期危害最重,產生葉腐、莖腐、莢腐等症狀,最後導致全株腐爛枯死。在植株上產生顆粒狀的菌核。

防治措施:(1)加強栽培管理,清除初染源,合理輪作。(2)選用無病種子(3)藥劑防治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125-1.5kg/hm2。一般於發病初期進行一次,7-10天后再噴一次。

4.大豆孢囊線蟲病

危害及症狀:又叫火龍秧子,是線蟲侵害苗期大豆根部引起的,受害大豆根系不發達,植株矮小,葉片發黃,嚴重時全株枯死,拔出病株可見根上有許多小米粒大小的黃白色顆粒(即病原線蟲雌蟲-孢囊。乾旱和風砂鹽鹼土地發生較多,重茬和迎茬可使病情加重。

防治:應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的經濟有效措施。在沒有抗病品種的地方應採用3年以上的輪作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辦法,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有效成分用量為30-45kg/hm2隨播種一齊施入土壤。

5.大豆霜黴病

症狀:幼苗、成株葉片、莢及豆粒均可被害。帶菌種子長出的幼苗,可系統發病。病苗子葉無症,第一對真葉從基部開始出現褪綠斑塊,沿主脈及支脈蔓延,直至全葉褪綠。以後全株各葉片均出現症狀。花期前後氣候潮濕時,葉背面病斑密生灰色黴層,最後病葉變黃轉褐而枯死。葉片受再侵染時,形成褪綠小斑點,以後變成褐色小點,背面產生黴層。受害重的葉片乾枯,早期脱落。

防治措施:選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種,加強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

5.1農業防治:根據各地病菌的優勢小種選育和推廣抗病良種;選用無病種子;實行2-3年輪作;大豆收穫後進行深翻,減少菌源;增施磷、鉀肥;增加中耕次數,提高抗病力;清除病苗,消減初侵染源。

5.2藥劑防治:種子處理可用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和50%福美雙銨3:2比例混合,以種子重量0.5%的量拌種。

標籤:防治 病害 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