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項目 > 養殖

年養萬頭豬隻需一個人,豬企實行智能化養殖

養殖1.73W

養豬這活苦髒累,喂料、清糞、防病防疫,一點都馬虎不得。普通農户用傳統方法養豬,一對夫妻不僱工,一年出欄1000—2000頭豬,就已忙得不可開交。可在我省應用物聯網實行智能化養殖的示範企業——常州市楓華牧業有限公司,平均一個員工年養殖出欄1萬頭豬卻很輕鬆。這是怎麼做到的?10月26日,記者慕名前往一探究竟。

年養萬頭豬隻需一個人 豬企實行智能化養殖

在武進區嘉澤鎮的楓華牧業有限公司,通過監控視頻大屏幕,記者看到,豬場內只有一羣羣豬,看不到人影,換了幾個鏡頭才發現一個穿着白大褂的員工在觀察記錄什麼。楓華牧業總經理助理呂向陽介紹説,公司從美國全套引進的自動化設備和技術,應用智能傳感網、RFID 識別、ZigBee 無線通信和動物生理參數監測等核心技術,包括母豬大羣智能飼餵系統、母豬發情自動監測鑑別系統、全自動種豬測定系統及全自動環境控制系統,使生產和管理的很多方面實現自動化。

養殖母豬比商品豬難度要大得多,母豬大羣智能飼餵系統是其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項技術。呂向陽介紹,經過訓練的母豬從圍欄通道里排隊走到飼餵站吃食,這時,感應系統會自動掃描每頭豬的耳標,讀取信息後,根據每頭豬的不同狀況配製好不同配方和重量的飼料並自動投放,每次只投放50克,吃完再投,防止浪費,想多吃也吃不到。一頭豬吃完後離開,輪到排在後面的下一頭豬吃料。如果某一頭豬沒吃完設定好的量就離開,感應系統發現這一不正常情況,就會開啟一個特殊通道讓這頭豬通過並打上標記,員工看到後會根據標記提示,判斷其是否生病、待產或其它情況,及時進行對症處理。

引進這個智能系統之前,母豬的狀況只能依靠人工觀察。一大羣母豬來回走動,要觀察判斷並區分開來很難做到,母豬隻能被放在隔離欄內單獨飼養,但這樣一來母豬沒有活動空間,不利於健康生長。

母豬發情自動監測鑑別系統同樣神奇。母豬欄舍邊有個地方靠近公豬圍欄,進入發情期的母豬會去嗅拱、轉悠,上面的感應器會自動記錄母豬到這個位置的次數和逗留時間的長短,判斷這頭母豬是否發情,並把它的耳標發送到飼養員的手機APP上,據此安排與公豬配種。原來,母豬是否發情,只能由有經驗的飼養員來觀察判斷,容易出錯。一旦錯過母豬發情期,要等20天才進入下一次發情期,白白吃掉20天的飼料,不但增加400元的飼料成本,還降低母豬產仔頻率,而這是決定養豬場效益高低的關鍵指標之一。普通農户養的母豬年均產仔2—2.1胎次,而用上這個智能系統,公司的母豬年均產仔2.3胎次。

母豬生下的豬崽,全自動種豬測定系統會對其每天吃料、增重數據進行測定、記錄、分析,從中挑選出體質好、長得快的用作種豬,剩下的作為普通苗豬或商品肉豬飼養。

自動環境控制系統和自動清糞系統則具有自動調節控制温度、濕度、自動除臭、自動清理糞便等功能,體現公司遵守動物福利理念,使豬始終處於乾淨舒適的環境中,少生病、長得快。

楓華牧業公司現有養殖場是在老場基礎上新建的,2012年新場建成運行。養殖場生產部負責人王雲鬆是個老員工,對智能養豬的好處體會很深。他説,以前養豬又髒又累,現在除了打針,所有的工作都實現智能化、自動化,一線員工完全沒有體力活,做的都是管理工作,主要是觀察各種設施運行是否正常,整個豬羣生長也不用操心,只需對系統監測發現的吃食不正常、生病、發情母豬等特殊個體進行處理。

智能化養豬最大的好處是節省大量人工,降低用工成本。公司原來的養殖場,平均每出欄1萬頭商品豬需要一線員工16人,現在只要1個人。養殖基地現有存欄母豬4000頭,年出欄種豬、苗豬、商品肉豬共9萬頭,僅此一項,就可節省數百萬元用工成本。此外,智能化系統的運用,每年降低生產資料成本80多萬元,同時母豬大羣智能化飼養可減少疫病的發生,提高母豬產仔率和生豬成活率,全年綜合可增加經濟效益500多萬元。

楓華牧業公司董事長黃小國説,用工難用工貴是養豬行業的一大難題,現在開出5000元工資、交養老保險的待遇,都難招到人。引進智能化系統的新場建成投運幾年,各種設備逐步實現本土化,生產效率不斷提升,達到國內領先並趕上發達國家水平。一個員工年養殖出欄1萬頭商品豬,其實並不神奇,按公司現有管理水平,其實不需要這麼多一線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還有潛力。

省農委畜牧業處處長宋曉春介紹説,楓華牧業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是我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標兵。他們通過應用物聯網發展智能化養豬,節省大量人工成本,通過自動控温、自動喂料、自動監測發情生病等,實現精準管理,提高產仔率,豬生病少、長得快。智能養豬把員工從髒苦累活中解放出來,有利於解決用工難,有利於降本增效,代表畜牧業發展的方向,這種做法值得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