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種植問答

農業生態效益有哪些,有哪些表現形式

農業生態效益有哪些,有哪些表現形式

回答:1、經濟效益:是指人類在取得經濟效果的基礎上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它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2、社會效益:是指生產或服務等各種經濟活動對社會文化、農業、人口等方面的影響和效果。3、生態效益:是人類在經濟活動中依據生態平衡規律,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所產生的有益或有利的結果。

一、農業生態效益有哪些

1、經濟效益

(1)經濟效益是指人類在取得經濟效果的基礎上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各種耗費與成果的對比,經濟效益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

(2)社會發展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不提高經濟效益,就不能擴大生產,也就不會有社會的發展。經濟效果反映投入、產出關係,要求生產同量的有用效果,最大限度地節約勞動耗費,或者用同量的勞動耗費能生產儘可能多的有用效果。對於經營者來説,經濟效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生產者往往能自覺地注意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經濟效益。

(3)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有:土地生產力(單位面積上的產量、產值、淨產值、純收入)、勞動生產率(單位勞動的產量、產值、淨產值、純收入)、資金生產率(單位投資的產量、產值、淨產值、純收入)、經濟產投比、資金利潤率、資金轉化率等。

2、社會效益

(1)社會效益是指生產或服務等各種經濟活動對社會文化、政治、農業、軍事、人口等方面的影響和效果。一般把社會效益集中在於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上,即一切經營活動滿足於社會需要的程度越大,其社會效益也越大,否則社會效益就小,甚至沒有社會效益。

(2)隨着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社會效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能最大限度爭取社會效益。人們從事一切經濟活動,就要看是否符合最佳的社會效益。社會效益是經濟效益的前提,一般情況,沒有社會效益就不可能有經濟效益。

(3)就農業生態系統的社會效益而言,較多的農產品輸出,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促進社會的安定;不斷提高質量、產量,才可以滿足人口增長和人類不斷提高的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生產項目的增多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4)在農業生態系統中還有一些項目,如自然風景、農產品、運輸業、社會福利業等,就是直接對社會的服務。社會效益的指標一般有:年人均各種生物產品佔有量、年人均產值與純收入、系統開放度(產品中商品數量與產品總量之比)等。

3、生態效益

(1)生態效益是人類在經濟活動中依據生態平衡規律,對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條件及環境條件所產生的有益的或有利的結果。

(2)生態效益的基礎是生態平衡和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高效循環。物質能量轉化效率,是功能指標;生態質量是指生態環境的現存狀態,包括環境質量和資源狀況,是結構指標;生態效益可以通過上述功能指標和結構指標計算。

(3)生態效益表現在生產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物質產生過程、能量流動轉化過程、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以及對環境的治理和改善等方面的好的效果和影響。

(4)生態系統內的自然資源,合理利用有不同措施:對於生物資源,應注意資源增殖和永續利用,以增加系統的貯備能;對種植能源等限量資源,應注意節約,不可濫用和浪費;對陽光、空氣、水等恆定資源,要堅持充分利用、提高效率,儘可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農業產品;空氣、淡水資源可循環利用,但其質量如被污染則會失去利用價值;淡水資源缺乏,必須節約用水、科學用水,讓每滴水都為人類生存發揮效益。對已污染和破壞的環境的治理、對現有環境的改善、減少和防止對現有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其目的都是使現有環境變得更加有利於農業生物和人類本身的生存和生活,使環境的質量不斷提高。

(5)生態效益的目標和根本標誌,就是人類按照生態平衡規律和經濟生態規律,調節和控制農業經濟生態系統,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促進經濟穩定、持續地迅速發展,使人類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6)生態效益可以反映在現在,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於長遠的未來,因而是關係到人類發展的最根本效益,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和前提。生態效益的主要指標有:植物光能利用率、輔助能產投比、森林覆蓋率、水、空氣和土壤污染程度、土地沙化、鹼化、侵蝕面積及程度等。

二、農業生態效益有哪些表現形式

1、“豬-沼-果”生態模式

這一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是以沼氣為紐帶,帶動林果業、畜牧業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

2、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這一發展模式是以循環農業為基礎,發展農業的觀光、休閒、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徵,是將農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的一種發展模式。

3、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這一生態模式是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髮育規律,採用傳統農業的間種、套種等種植方式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在單位面積的土地上獲得高產。

4、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較為常見的是池塘混養技術,是根據養殖生物食性垂直分佈的不同,合理進行不同品種的生物養殖,從而達到合理利用水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