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大豆發黃死苗防治措施包括哪些?

問:大豆發黃死苗防治措施包括哪些?

大豆發黃死苗防治措施包括哪些?

一、大豆葉片發黃、死苗的發生原因

1、大豆頂枯病造成死苗大豆苗期感染頂枯病,幼苗子葉上會產生褐色環斑,生長點壞死,嚴重的整株枯死;開花前期感病的植株,病株節間延長,頂芽變褐,彎曲成鈎狀,植株開始變脆、易折倒;開花後期至鼓粒期感病的植株,芽、葉易落,靠近分枝的莖節部和髓部變褐,結莢很小,發育不良,莢內子粒不飽滿,常延期成熟,直至收穫前一直保持綠色。防治措施:(一)點片發生的地塊要拔除病株。(二)確認感染大豆頂枯病時,及時用64%的殺毒礬6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倍液噴施。

2、大豆孢囊線蟲引起死苗大豆苗期發生大豆孢囊線蟲危害,子葉及真葉變黃,發育遲緩,嚴重時全株枯死;成株期發生大豆孢囊線蟲危害,植株矮化,葉片由下向上變黃,花期延遲,結莢但子粒不飽滿且色澤較暗。拔出病株,可見根系不發達,鬚根多,根瘤很少,根上附有很多的孢囊線蟲(形狀為細小的黃色顆粒狀)。防治措施:(一)增施有機肥。通過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大豆健壯生長。(二)適時灌水,增加土壤濕度。土壤乾旱利於大豆孢囊線蟲的危害。(三)對發病的田塊及時用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對植株莖基部噴施。

3、豆稈蠅病主要發生在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機肥較多的大豆田或重茬地。大豆苗期感病表現為植株下部葉片正常,上部葉片全部黃化。剝開根莖,稈內可見有豆稈蠅蛆和蛆糞。防治措施:用40%的氧化樂果或辛硫磷1000倍液,於苗期及花期各噴1次。

4、營養失調症營養失調症主要發生在缺肥田塊,或偏施、單施某一種化肥的地塊,或嚴重乾旱的地塊。大豆植株發生不同程度的葉片黃化、皺縮、生長遲緩。防治措施:每畝噴施惠滿豐50~80毫升加磷酸二氫鉀100克對水30~50公斤,可使症狀緩解或消失,使大豆恢復正常生長。

5、上茬殘留除草劑藥害一是麥田除草劑施用過晚。早春由於氣温低,部分農户麥田化學除草時間推遲至4月10日,因草齡較大,相應地加大了巨星、苯磺隆的使用量,比常規用量增大0.5~1倍,增加了土壤農藥殘留量。夏大豆播期大都在6月5日~10日。巨星、苯磺隆的使用期限離下茬作物播種60天之後為安全期,這樣部分農户的上茬施藥時間到下茬種植期未達到安全期要求,導致藥害產生。二是麥田使用甲、綠磺隆及其復配劑。淮北地區土壤多屬中性偏鹼,甲、綠磺隆在鹼性土壤中很難分解,易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麥田使用這類除草劑後,下茬大豆輕則苗弱僵小,重則不能立苗,以至減產80%左右。儘管這類農藥已經禁止使用,但因農藥市場仍有銷售,所以由此造成的藥害屢屢發生。防治措施:發現藥害後及時澆水,並噴施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

二、大豆常見病的發生及防治

1、大豆菌核病的發生及防治1。

1、症狀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成株大豆,莖稈變褐枯死,其典型症狀莖部發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後變黑色成為菌核,病株枯死後呈灰白色,莖中空皮層往往成麻絲狀,病株外部的菌核頗易脱落。1。

2、菌核病流行規律豆株莖上形成的菌核呈圓柱形、鼠糞狀或不規則形,以落在土壤裏和混在種子間的菌核越冬,越冬後的菌核,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成為田間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通過風、氣流飛散傳播浸染大豆植株。1。

3、防治措施(1)40%紋枯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霧或50%速克靈可濕劑2000倍液,於菌核發病初期葉面噴霧,隔7天再補噴1次。(2)子囊盤萌發盛期,可噴施40%菌核淨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2、大豆灰斑病2.1危害及症狀大豆灰斑病又稱褐斑病、斑點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國大豆主產區的重要病害,尤以東北三省危害嚴重。該病原為黑龍江省東部低窪易澇地區的主要病害,1963年統計,合江地區因灰斑病損失大豆達1000萬千克,80年代以來,逐步向西擴大蔓延,現已成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來由於大豆重迎茬面積增加,使灰斑病癒來愈重。大豆灰斑病是我省大豆生產中常發生的間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產量、品質嚴重損失,一般可減產5%—10%,嚴重時可減產30%—50%,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質和油份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大豆灰斑病對大豆葉、莖、莢、籽實均能造成危害,以葉片和籽實最重。子葉上病斑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深褐色,略凹陷。葉片上病斑多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周圍紅褐色,與健部分界清晰,這是區分灰斑病與其它葉部病害的主要特徵。氣候潮濕時病斑背面有密集的灰色黴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一葉片上可生幾十個病斑,使葉片提早脱落。莖、枝和葉柄上結莢後產生橢圓形或紡錘形病斑,中央褐色,邊緣紅褐色,後期中央灰色,邊緣黑褐色,其上佈滿微小黑點。莢上病斑圓形或橢圓形,形狀顏色同葉上病斑。種粒上病斑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灰色,邊緣紅褐色,形成蛙眼。2.2防治措施藥劑防治:

1、40%多菌靈膠懸劑,每畝100克,稀釋成1000倍噴霧。

2、50%多菌可濕性粉或70%甲基託布津,每畝100—150克兑水稀釋成1000倍液。

3、2.5%溴氰菊酯乳油,每畝40毫升與50%多菌靈可濕粉每畝100克混合,可兼防大豆、食心蟲。藥劑防治要抓住防治時機,田間一次施藥的關鍵時期是始莢期至盛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