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養雞的最常見方法都有哪些?

養雞最常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發酵牀養雞方法

發酵牀養雞技術就是一種行之有效,更為合理的生態養雞技術,既做到了雞糞的有效處理,實現了零排放、無污染、無臭味,又為雞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最適宜的生態環境。雞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生長快、產蛋多、蛋的品質好、生病少,用工、用水、用料大為節省,養雞的效益顯著提高。 發酵牀養雞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由日本山岸會進行研究開發。創建山岸養雞法的日本山岸會會長山岸已代藏先生,並不是理論家,而是實實在在的實踐家,更是一位心胸寬闊並充滿愛心的農業先導者。即便是養雞,他也要把尊重雞的基本權利放在首位。

養雞的最常見方法都有哪些?

發酵牀養雞的優勢節約養殖成本

發酵牀墊料發酵的有益菌,可促使其內氮元素轉換為雞羣食用的菌體蛋白,供雞隻食用,還有改善雞隻內腸道微環境的功效,節省餵養飼料15%左右。發酵牀墊料發酵的有益菌,可產生大量的活性酶,提升飼料轉化率。同時,發酵牀還有很強的糞便消納功效,可有效節省清糞勞動力。此外,研究發現,使用發酵牀養殖,還可節省用水。總的來説,採用發酵牀養殖,有着節約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

提高雞羣抗病力,保證肉質的無公害化

採用發酵牀養殖,可有效減少各種應激,恢復雞自然習性;發酵牀內高質量的有益菌羣,可在雞羣體表形成較好保護層,抵抗有害菌的侵蝕;發酵牀產生的高菌體蛋白,雞羣採食之後,可提高疾病抵抗能力,提高肉的品質。

利於環境保護

發酵牀製作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充分發揮了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和核心功能。將發酵微生物作為重要的“能量中樞”,實現了排出糞便的營養價值再利用。同時,也減少了各種有害氣體的排放,基本實現了污物、污氣的零排放,對於環保意義重大。

發酵牀養雞技術雞舍構建

雞舍選擇以坐北朝南為上佳,要求選建地地勢要高,通風良好。為了節省建築成本,可將舊雞舍或者是廢棄房屋進行改造,或是用塑料大棚構建也可,但必須要保證雞舍有較好的控温、控濕、通風效果。舍內發酵牀可根據地下排水情況,做成地式發酵牀——地下挖30釐米、地上式發酵牀——用磚或者是水泥砌30釐米左右的牆體、半地下式發酵牀——地下挖15釐米。發酵牀一定要保證平整、乾淨,且在牀上打4釐米的孔6個~10個/平方米。

合理選擇菌種

菌種合理選擇對於墊料的發酵成功意義重大,建議養殖户在選擇菌種時,要綜合考慮如下因素:選擇顏色純正、包裝規範的菌種;選擇有較為明確、簡單墊料製作工藝流程的菌種;在菌種劑型的選擇中,以粉劑固態類為最好,一方面,便於運輸和保存,另一方面,其休眠功能、抗逆性及活力也就較強;使用菌種的生產企業有着較好的售後服務;菌種推廣達一年以上,且生產企業無製作失敗的經歷;發酵牀所用菌種及工藝流程最好經過現場試驗驗證。

發酵牀製作流程做好墊料準備

目前,可用於製作發酵牀的墊料原料眾多,如農家麥秸、鋸末、稻殼等都可以。在具體選擇時,養殖户要根據地方原材料特點,因地取材,選擇性價比更好的墊料。一般來説,在北方以玉米秸稈、鋸末為適宜,南方以稻殼、鋸末為主。無論是玉米秸稈,還是稻殼,都可起到蓬鬆通氣、補充氧氣的作用,而鋸末通用是因為取材簡單,且具有很好的保水和吸水功效。在選擇墊料時,秸稈1釐米~2釐米為宜、稻殼要求無腐新鮮、鋸末要求沒有經過防腐處理。大量的推廣實驗證明,稻殼和鋸末是最好的墊料材料。隨着發酵牀工藝的大面積推廣,鋸末必將供不應求。

具體制作流程

發酵牀製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墊料發酵的過程,通過墊料發酵增殖有益菌羣,抑制或者是殺死有害菌。

第1,根據發酵菌種,選擇墊料原料。以鋸末和稻殼為例,兩者添加比例控制在3∶7為最好。

第2,加速菌種繁殖。可將發酵的菌種在使用前與麥麩或者是米糠進行混合,這樣可促使菌種迅速吸收麥麩或者是米糠中的營養,促進其快速繁殖。

第3,墊料接種。將混合均勻、含有菌種的麥麩或者是米糠均勻混合到墊料之中,為了保證混合均勻度,可逐級混勻。此間,應該用噴霧器將墊料澆勻,保證墊料中手握不出水,團開可散開為最佳。

第4,墊料堆積。選擇在發酵牀的適宜位置堆積墊料,然後用草簾或至少編織袋覆蓋發酵。夏天,發酵一週左右的時間,冬天可延長到10天。可通過温度鑑別的方式來檢查發酵程度,在約20釐米~23釐米的深處選擇物料進行多次測温,在第2天一般温度可達到40℃以上,之後的温度會逐漸的升高,最高可達到79℃。當温度由60℃~70℃降低到40℃左右時,並保持相對穩定之後,即可發酵成功。在發酵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發酵水分,尤其是在夏季,發酵墊料表面容易乾燥。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進行噴灑水分。

第5,發酵牀完成並使用。墊料發酵成熟之後,要均勻攤開,上面覆蓋一層未發酵的鋸末或者是稻殼,厚度控制2釐米~3釐米,24小時之後便可養雞。

2、散養雞方法

散養雞的程序一般為雛雞→育雛室培育→野外散養→成雞→出欄。

養雞的最常見方法都有哪些? 第2張

一、雛雞培育

為了提高雞成活率,購入雛雞後先在雞舍內進行育雛。

一)品種選擇散養雞要選擇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的雞種,地方品種更佳。雛雞來源一是用收購種蛋孵化;二是買入雛雞。

二)進雛前的準備工作這是育好雛的基礎工作。

1.飼養季節的選擇。農户飼養雛雞受季節的影響較大,雛雞飼養季節最好以早春為好。春季雛雞生長髮育快,成活率高。

2.育雛室、育雛用具的清潔和消毒。一般育雛室可利用空房進行改造,舍內光照適宜,要對育雛舍、料槽、飲水設備、保温爐等進行檢修。育雛舍內及舍外附近一定範圍內應打掃乾淨後進行消毒。消毒藥可用來蘇兒、1%高錳酸鉀、1%苛性鈉等溶液潑灑及生石灰鋪灑。用具消毒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在日光下曬乾備用。幼雛飼養,首先在地面上撒一層生石灰,每平方米用量為1千克,然後再鋪上2~4釐米的墊料,通常用軋碎的秸稈、稻草、木屑等,必須乾燥、無黴變,墊料可促進幼雛生長髮育,墊料於育雛結束後一次性清除。雛舍內鋪好墊料後,在進雛前1~2天要進行預熱,使室內温度達到32~35℃,濕度為60%~70%。

三)雛雞飼養管理技術措施雛雞購進或孵出後,應迅速將雛雞搬進育雛室。

1.飲水。雛雞第1次飲水稱為“開飲”,保證幼雛飲水充足。雛雞1日齡最好飲用糖水,濃度為8%,可以減少育雛死亡率。2日齡飲水可供0.01%~0.02%高錳酸鉀溶液,3日齡後可飲3%~5%的醋水,以調整胃腸機能,防止感冒。20日齡之前應供應25~33℃的温開水。20日齡後可飲清潔自來水,水的質量要符合飲用水標準。

2.開食。雛雞第1次喂料稱為“開食”。一般雛雞在“開飲”3~6小時後可開食,飼量為每100只雛雞400~500克。

3.餵養得法,管理周到。雛雞的飼料要求營養全面,易於消化,新鮮,適口性好。根據雛雞的營養需要及飼營標準飼養。飼料可購入全價料,也可自配雞料。飼餵定時,喂量少,次數多,採用少喂勤添的方法。喂料應以手摸雛雞嗦囊感到食滿而不脹即八成飽為宜;一般1~4日齡雛雞日夜飼餵8次。第5日起逐漸減少夜間飼餵的次數,10日齡起改為白天喂5次,夜間關燈讓雞休息,此後可由撒料逐漸改為料槽餵食。幼雛從20日齡起,應補喂一定量的砂礫。砂礫有助於雛雞肌胃的研磨力。育雛期間防止應激、人為踏傷雛雞並謝絕他人進入育雛室。夜間有人值班,雛雞聚集時要撥開雛羣,讓雛雞活動,防止壓傷壓死。

4.育雛温度。温度對雛雞的採食、生長、成活率有密切關係。温度過低,雛雞發生扎堆現象,易發生凍、壓死,並誘發各類疾病,應立即升温。剛出殼的雛雞需要温度最好維持在33~36℃,每週逐漸降温2~4℃(每天下降0.5℃),直到常温為止。

5.濕度適宜。1~5日齡,舍內濕度應保持在60%~70%,此時若雛舍濕度不夠,舍內乾燥,則使雛雞飲水過多,易引發下痢、羽毛生長慢等症狀。15天以後的幼雛舍內濕度要求保持在50%~60%。

6.及時分羣飼養。幼雛進舍時應根據雛雞的品種、強弱、性別、日齡和大小等不同分羣飼養。將分出的弱雛養在較暖的地方,給以特殊照顧,有利於雛雞整齊生長。

7.飼養密度適宜。1~3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0~150只,4~7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70~110只,8~14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50~80只,15~21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30~60只,22~30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40只。也可依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8.通風良好、光照充足。雛雞代謝旺盛,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中分解出的氨氣和硫化氫等氣體很多,造成舍內空氣污濁,影響幼雛的健康生長。通風應以保證舍內温度和濕度、又能使空氣新鮮為原則。

光照對雛雞的健康、飲食等有直接影響。光照時間的長短與達到性成熟的日齡密切相關。應讓雛雞儘早曬太陽,出殼7天后、天氣暖和,待室內外温差較小時放到向陽避風處曬太陽。室內可用燈光照明,每平方米有15瓦燈泡光或30平方米的育雛室裝40~50瓦的白熾燈2盞。雛雞1~3天,每天使用23小時光照;4天以後每天逐漸減少光照時間30分鐘,直至白晝光照長度。

9.做好防疫衞生工作。幼雛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並於陽光下曝曬,室內外每天清掃一次。病雞及時隔離,死雞要深埋或燒掉。按時進行疫苗接種工作。

二、散養階段的飼養

一)散養場地選擇選擇經環保監測符合無公害要求的場地,如林地、河灘、山坡、草地、荒地等都可作為放牧地。同時要求場地相對封閉、易於隔離、向陽、乾燥。

二)散養雞棚舍修建要在散養地段中搭蓋一定量的簡易式雞棚。雞棚是供雞休息、避風雨之用。一般建成寬5米,高1.8~2.0米,長度適宜的雞棚。同時可選用木條、木棍等在棚內搭建簡易棲架供雞棲息。

三)圍欄的修建散養雞場地周邊設圍欄,欄高1.5米,間隔2米打一木樁,把塑料網或鋼網等固定在木樁上形成圍欄。飼養密度一般掌握在每畝1000~3000只。

四)設備料桶和飲水器應根據飼養雞的數量而定,在舍外一般按每50只雞左右配1只料桶和1個飲水器。

五)放養與管理雛雞在30日齡前分期進行2次新城疫滴鼻免疫。

1.初次放養。雛雞出生後1個月左右、體重達0.25~0.3千克、天氣温暖時可將雛雞分批移至山坡草地上放養。放牧地點要由近到遠,放牧時間逐漸延長。放牧最初幾天,可在補飼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或複合維生素以防應激。

2.調教方法。調教時人在前面用飼料引誘雞上山,吹響哨子,使雞逐漸對哨聲形成條件反射;傍晚也通過哨聲讓雞返回雞舍補飼和飲水。

3.補飼和飲水。注意觀察雞羣,根據不同季節雞的覓食情況確定補飼次數,一般每天補1~2次,飲水2~3次。

4.注意天氣預報。遇到惡劣天氣及時將雞趕回舍內。天氣不好時,不要放養,以防發生意外。

5.預防天敵。注意防範老鷹、野獸、貓、狗等天敵的侵襲。每天放養不能過早,過早時天氣寒冷,雛雞抵抗力差。放養地禁止施用農藥,防止中毒。白天雞在室外活動,傍晚將雞趕回雞舍。放養場地不準外人和畜禽進入,以防帶入傳染病。

6.繼續做好保温工作。雞在春季3-5月間進行放養,此時氣候多變,易受冷空氣的影響。夜間雞棚要採取保温措施。

7.防止突然改變飼料。散養雞開始補飼,最好使用與育雛期同樣配方的飼料,隨雞的成長逐漸改變飼料配方。

8.發現疫病及時診斷和治療。散養雞的常見疾病有雞球蟲病、雞白痢、雞大腸桿菌病等。雞羣發病時,要對症下藥,及時治療,減少損失。

9.保證棚內空氣新鮮。雞體温高、呼吸快、代謝機能旺盛,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中分解放出的氨氣和硫化氫等使舍內空氣污濁,影響雞的健康生長。可採取通風保證空氣新鮮,或者白天待雞放出後,雞棚地面可用EM菌液噴灑3天,可除異味。

10.散養週期安排。1年可散養雞2~4批,每批散養雞1000~3000只。一般3-5月份開始孵化,4-6月份開始育雛,5-7月份開始野外散養,在8-12月份分批出欄。育雛期1個月,散養期4~5個月,雞體重達2.5千克時出欄。

11.作好各項記錄。記錄的內容有飼養管理記錄和帳冊記錄。飼養管理記錄包括出雛日期、性別、品種、採食量、飼餵飼料種類、定期稱重記錄、散養場地有關資料等事項。帳冊記錄包括雞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所有支出與收入,都應詳細記錄。作好各項記錄,可為以後散養雞生產提供科學數據。

三、農村散養雞

推薦免疫程序

1日齡: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3~9日齡:新城疫Ⅱ系疫苗每隻2羽份,滴眼和鼻。

15~20日齡:進行禽流感疫苗免疫接種,每隻1羽份,免疫接種;隔2~3個月再接種1次較佳。

22日齡:新城疫Ⅱ系疫苗每隻2頭份,滴鼻眼或飲水。

60~62日齡:用雞I系活疫苗胸部肌肉注射;左旋咪唑進行第1次驅蟲。

110~125日齡:進行第2次驅蟲工作。 

3、生態養雞方法

1、選好雞苗生態放養雞應選擇本地雞。本地雞適應本土環境氣候、 耐粗飼、 抗病力強, 而且體型小、 反應靈敏、活潑好動、 適宜放養。雞苗應選擇產自非疫區、 飼養環境好、 種雞品種純正、 持有 《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的規模種雞場。雞苗要挑選健康的, 外觀羽毛乾淨且有光澤, 雞羣整齊度好, 叫聲清脆, 活潑, 眼睛有神, 站立穩健, 手握整個雛雞掙扎有力, 腹部適中, 收臍良好, 喙、 眼、 腿、 爪無畸形, 搬動裝雛箱時雛雞反應靈敏。

養雞的最常見方法都有哪些? 第3張

2 、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養雞場應選擇坡度為 5-15 度的沙質丘陵地, 要遠離重工業廠和化工廠, 離民宅、 主幹道和其他養禽場至少 500 米以上, 環境相對僻靜, 有電源和清潔水源, 且排水良好, 並用籬笆、 塑料網或鋼網等建立圍牆作防疫隔離帶。雞舍要建在地勢高燥、 背風向陽、坐北朝南處, 搭建雞舍不能過於簡陋, 能擋風避雨,地面無積水, 不形成 窩風” , 冬天可禦寒保暖, 夏天能通風散熱。 放養場地應劃分區域, 以 1 羽 / 平方米、800-1 000 羽 / 批分區, 每飼養 1-2 批雞應變換場地,利於草地、 蟲子的休養生息和減少疾病的傳播。每天要清除雞舍內外糞便,對雞糞污染的墊草或污物要及時清理, 作無害化處理, 切勿亂堆亂放。食槽、 飲水槽經常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 保持供給清潔的飲水。同時要經常施藥噴殺蚊子和蒼蠅, 並每月滅鼠 2-3 次, 防止鼠害傳播疾病。雞場門口設置消毒設施, 對出入車輛、 人員進行消毒。車輛用 10%來蘇爾兒噴灑消毒或經過含 10%燒鹼的消毒池消毒,人員則通過含 0.1%消毒液消毒腳墊消毒。嚴禁外來人員進入育雛室、雞舍和放養場, 飼養員進入則要換工作服、 鞋、 帽, 飼養員不得互相串崗。雞舍內外運動場每星期用 0.05%-0.10%消毒液噴灑消毒 1-2 次;雞場環境每月用 10%癸甲溴氨以1∶500 淨水稀釋進行噴灑消毒 1-2 次,也可用氫氧化鈣粉末 (1 千克氧化鈣加 350 毫升水製成)撒佈在陰濕地面、 糞池周圍及污水溝等處消毒。每批雞在出欄或上市後, 都要對雞舍、 用具及運動場進行徹底清潔,然後用 5%-10%來蘇爾兒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 或雞舍內進行燻蒸消毒。

3 加強飼養管理

3.1 供給合適飼料生態放養雞,必須在育雛室育雛 3-4 個星期後才放養。育雛期間, 主要供給全價配合飼料, 配以適量切碎的青菜葉或野菜葉, 逐步鍛鍊雞雛採食、 消化粗飼料的能力。育雛 4 星期脱温後, 天氣晴好才開始放養, 放養初期要注意雞羣的召喚訓練, 召喚補飼根據雞羣的覓食量補給, 原則是 早少晚多” 。飼料供給由多量全價飼料轉換成多量的粗糧,粗糧供給量隨着日齡的增大而增加, 粗糧可以是玉米、 麥糠、 番薯等, 但至少保持 2 成以上全價配合飼料。 上市前 20天,只供給全價配合飼料, 適當育肥, 提高觀感度。

3.2 日常管理育雛期要注意温度、 濕度、 光照、 通風和飼養密度等的調節, 特別是温度和濕度。室温在進雛 1-3 天時為 35℃,之後每 3 天降 1℃,以小雞 分散不打堆” 為原則, 降到 21℃時維持恆定, 至放養前 1 星期逐漸過渡到室外温度。每天注意觀察雞羣狀況, 如採食、 飲水、 糞便、 呼吸和神態等。發現病雞時, 應及時隔離和治療, 並對受威脅的雞羣及時採取有效藥物預防。若發生急性、死亡大的疫病,及時向動物防疫部門彙報,查明病原, 根據發病情況, 對受威脅雞羣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或其他防控措施。極端天氣不放雞外出,已放養的,在颳風下雨前, 應召喚驅趕雞羣返舍躲避, 以免傷風感冒, 或被水沖走, 造成損失。竹林、 茶樹、 果樹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時, 應先驅趕雞羣到雞舍內等安全處避開, 一般雨天避開 2-3天, 晴天 3-6 天, 以防雞隻食入噴過農藥的葉、 青草等中毒。放養雞應在育雛期後將公、 母雞分開放養, 並實行 全進全出” 管理。公雞飼養約 120 天上市, 母雞飼養約 180 天上市, 此時肉質適度, 雞味” 濃郁, 頗受消費者歡迎。

4 抓好免疫防病

4.1 制訂適合的免疫程序生態放養雞主要預防的疫病有禽流感、雞新城疫、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白痢、雞傷寒、 雞大腸桿菌病等, 必須抓好防疫工作, 根據當地雞病的流行特點, 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1日齡皮下注射馬立克病疫苗; 5 日齡法氏囊 B87滴口; 10 日齡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 H120疫苗滴鼻; 14 日齡禽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 (H5、 H9); 18 日齡法氏囊二價疫苗滴口、 雞痘疫苗刺翅; 25 日齡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 H52滴眼; 42 日齡禽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 (H5、 H9); 47 日齡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四價疫苗飲水; 65 日齡加倍飲水免疫; 120 日齡禽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 (H5、 H9)免疫。疫苗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 並按要求貯存、 運輸和使用; 免疫前 3 天或免疫後 7 天, 切勿應用消毒劑、 抗菌素和抗病毒藥物; 飲水免疫時, 先停止飲水2-4 小時後, 再將稀釋後的疫苗供給雞飲用, 水量控制在 0.5-1.0 小時內飲完;飲水免疫用水應是蒸餾水、 冷開水或深井水, 自來水應煮沸後過夜使用, 最好在稀釋液中加入 0.2%-0.5%的脱脂奶粉或山梨糖醇; 不能使用金屬容器盛裝和稀釋疫苗; 注射免疫時要使用專用稀釋液, 稀釋後應儘快 (夏天 2 小時、 冬天 4 小時)使用完畢; 一般不能隨便將 2 種疫苗混合使用; 2 種疫苗接種的間隔時間要在 4-6 天,減少疫苗的相互干擾; 接種疫苗所用器械、 針具要經徹底清洗和消毒再使用, 注射疫苗時要勤換針頭, 以免傳播疾病。

4.2 適當使用藥物預防生態放養雞因採食野外食物, 如蚯蚓、 昆蟲、 雜草等, 所以病菌來源複雜, 主要易患腸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如大腸桿菌病、 寄生蟲病和感冒等。只要用好預防藥物, 即可減少疾病的發生。1 周齡內小雞, 在飼料中投入 0.01%諾氟沙星或0.01%-0.02%呋喃唑酮,連用 3-5 天; 2 周齡時重複使用上述藥物, 預防小雞白痢; 2 周齡起, 在飼料中添加0.003%氯苯胍或 0.025%氨丙啉等抗球蟲藥; 雞羣放養 2 星期後, 要驅除體內寄生蟲, 每 1 千克體重 1次內服左旋咪唑 25 毫克, 並留意蟲體的排出, 以後每隔 1 個月都要驅蟲 1 次。應對如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疫病,每月連續 1-2 星期,在每 1 升水添加利巴韋林 15 毫克混飲, 具有預防作用。

 

 

 

標籤: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