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氣候影響:低温、陰雨、光照不足時容易誘發立枯病。

播種量大:播種密度過大,秧苗之間爭搶養分,導致秧苗長勢不佳,容易患病。

壯秧劑使用不當:壯秧劑使用不當,導致秧苗長勢較弱,進而誘發立枯病。

苗牀酸鹼度失調:2.5葉期時,若苗牀ph偏高,容易引發立枯病。

覆土不均勻:覆土過厚或過薄均不利於後續幼苗生長,最終導致秧苗質量差,抗病能力弱。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一、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

1、氣候影響

(1)低温、陰雨、光照不足誘發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温影響。黑龍江省水稻播種時間多在4月5日-4月25日,此時外界氣温仍不穩定,易出現連續降温、陰雨天氣,水稻是喜温作物,當温度低、苗牀濕度大時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助於病菌的侵入發生黃枯。

(2)如持續低温或陰雨後温度突然升高,晝夜温差大,加之苗牀濕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發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發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葉片蒸騰比例失調,常引起水稻幼苗發生青枯,嚴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2張

2、播種量大

(1)目前,大多數農户普遍選擇增加播種量的方式,使得農户普遍存在播種量過大,平均每盤下幹籽175g,甚至高達250g。

(2)但這樣密度過大,秧苗羣體與個體生長髮育不均衡,相互爭肥、爭水、爭光,加之晝夜温差大,高温秧苗易徒長,秧苗根系發育不良,秧苗地上地下生長髮育不協調,形成徒長苗,在突然出現高温或通風狀態下易出現青枯,徒長苗弱苗抗病性差,易病原菌侵入發生立枯。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3張

3、壯秧劑使用不當

(1)目前,非常多農户使用壯秧劑不按操作規程操作。而是,直接將壯秧劑混少許過篩土揚在擺好的秧盤牀土上面,採取澆水的辦法施入,甚至有直接將壯秧劑散在盤土之上澆水使用。

(2)在這種情況下,極易產生肥害、秧苗長相參差不齊,且苗弱,進而誘發立枯病、青枯病的發生。還有部分農户存在壯秧劑混拌不均勻,混拌後沒有悶土的流程,擺盤裝土與播種時間間隔過長。導致壯秧劑有效的酸度和肥料揮發損失。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4張

4、苗牀酸鹼度失調

(1)目前,因為非常多農户使用壯秧劑方式不當,造成壯秧劑內調酸劑揮發損失或調酸不均勻,加之,農户非常少自主調酸完全依賴壯秧劑。

(2)苗牀在2.5葉期ph值明顯偏高,不適宜水稻秧苗生長,利於立枯病菌等土傳病害的繁殖和入侵。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5張

5、覆土厚度不均勻

覆土過厚易造成“頂蓋”現象,覆土過薄易造成“幹籽、幹芽”現象,最終導致秧苗生長參差不齊。秧苗素質差,抗病性差。

6、苗牀管理不到位

苗牀温度、濕度控制的不合理。通風和澆水未結合天氣變化進行靈活調整,通風過晚,出現通風量及通風方式不當,澆水存在澆水澆不透、過勤等情況,導致秧苗根系發育不良,苗弱,引發靑枯病和立枯病。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6張

二、水稻立枯病的症狀

1、水稻剛出苗發病表現為幼芽或幼根變褐色,病芽扭曲、腐爛而死,在種子或芽基部生有黴層。

2、水稻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發病表現為幼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種子與幼苗基部交界處生有黴層,莖基軟弱,易折斷,育苗牀中幼苗常成簇,成片發生與死亡。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7張

3、水稻2葉期以後發病症狀表現為黃枯、青枯,苗牀多以此時此症狀發生居多,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萎蔫,成穴狀迅速向外擴展,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

4、在氣温驟然升高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整株萎蔫。在插秧後本田出現成片青綠枯死。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8張

三、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1、規範操作技術規程

(1)根據土壤類型、pH值、有機質含量選擇相應的壯秧劑。採用正確的方法,合理地使用壯秧劑。

(2)按照水稻壯秧劑(質量合格)正確説明書、正確的使用方式,育苗對水稻。高含量水稻壯秧劑按推薦用量使用,營養土達到每盤3.0千克左右厚度為2cm左右,對水稻,出苗率高、苗齊、苗壯。

2、牀土調酸

水稻是喜酸作物,水稻幼苗適宜在土壤pH4.5-5.5的偏酸性條件下生長。並能抑制立枯病菌的增殖,使水稻根系發達、白根多提高秧苗素質。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9張

3、適時早播種、早插秧

(1)播種插秧不能盲目搶早,要結合自身地塊、品種等實際情況進行適時早播種、早插秧,防止出現“苗等地”的現象。

(2)苗牀秧齡時間過長,苗牀温度過高,生長積温過高,後期秧苗過早完成生長積温需求,易造成早穗現象的發生,進而造成減產。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10張

4、加強苗牀的温濕度

(1)結合近3天的天氣變化趨勢,合理進行通風、澆水,用正確的通風和澆水方式進行苗牀温濕度調節。

(2)苗牀80%見綠(即看到80%苗立針)就通風,通風隨外界温度升高,逐漸加大通風量,通風在有風天不通迎風面,其他三面根據外界氣温和苗牀情況酌情調節。

(3)澆水結合天氣變化進行,控制苗牀濕度,防止苗牀處在低温高濕、或高温高濕的狀態。澆水要一次性澆透。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11張

5、苗牀中期補酸

(1)在水稻2.5葉期,若苗牀ph值偏高,則不利於水稻生長,水稻秧苗葉色變淡,根系發育不良,吸收水分能力差,秧苗素質下降,立枯病發病率高。

(2)在此時期注意及時補酸,調節苗牀ph值,為秧苗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但調酸製品用量不能過高,使用時注意搭配ph值試紙測試苗牀酸鹼度,ph值5-6即可,防止造成酸害。

水稻出現立枯病的原因,晝夜温差大容易導致幼苗枯死 第12張

6、噴灑農藥

(1)噴灑惡黴靈1200-1500倍液,不僅可以土壤,而且還能促進植物生長,並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進入植物體內,移動極為迅速。在根系內移動僅3小時便移動到莖部,24小時移動至植物全身。並具有促進作物根系生長髮育、生根壯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2)甲霜惡黴靈葉面噴施稀釋1500-2000倍液,藥效被土壤吸收,通過根系吸收,可移到葉緣,併發揮作用,且藥效持久。還能促進作物生長,健苗壯苗,增強髮根能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