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花生小菌核病病因?

問:花生小菌核病病因?花生小菌核病防治方法?

花生小菌核病病因?

花生小菌核病主要為害根部及根頸部,也能為害莖、葉及果實。初發病時,病斑暗褐色,漸擴大,變茶褐色,最後呈黑褐色。受害部位軟化腐爛,維管束被破壞,整株萎蔫枯死。在潮濕情況下,病部表面生褐色毛狀物,併產生灰白色粉狀物,常柱根莖的皮層及木質部之間產生黑色菌核,有時菌核能突破錶皮外露。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花生小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花生小菌核病防治方法

一、花生小菌核病病原

菌形態特徵:為真菌(SclerotiniaarachidisHnzawa)引起的病害。分生孢子梗褐色,細長有分隔,上部對生分生孢子枝,枝頂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於無色,單胞,卵圓形。菌核黑色,長2.5毫米,寬o.5毫米,埋於土中,最初生分生孢子,其後形成子囊盤。子囊盤初呈圓柱形,後為漏斗狀,無孔。子囊棍棒形,子囊孢子扁橢圓形,無色,單胞,菌絲無色,具隔膜。

二、花生小菌核病發病特點

病菌以菌核附於植株、莢殼上或直接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先產生分生孢子,然後產生子囊盤。分生孢子和子囊盤孢子均可初次侵染,有時菌絲也可直接侵染。病菌多從傷口侵入,高温高濕條件能加速病害擴展,長期花生連作田發病重。

三、花生小菌核病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重病田應與小麥、穀子、玉米、甘薯怍物輪作。

(2)減少田間菌源輕病地塊要在菌核末成熟前,及時拔除病株。收穫後要注意清除植株殘體,集中處理。花生生長期進行深中耕,將菌核埋入:土中,防止生成子囊盤,減少傳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