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棉花不出量是何因?

問:棉花不出量是何因?

棉花不出量是何因?

今日,接到一通農民朋友,確切地説是棉農朋友打來的電話,問他家的棉花怎麼長着長着又不長了?有進也會出現蕾鈴脱落、黑桃等狀況,分析了一些常見原因外,才發現可能是種的太密了,從而導致施用的肥料不能及時的補充營養,因此出現了以上情況。

在過去,棉農“一拃遠一棵”的畝留苗5000~6000株較為普遍。現在,畝密度3000~4000株的棉田還比比皆是,“密度過大”是大多數棉農的一個通病。由此,造成了棉花單株發育受到阻礙,果枝數量減少,田間鬱閉,打藥困難且打藥質量不高,由此造成了“三多”,即蕾鈴脱落增多,病蟲害多、後期黑桃多,對棉花高產高效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從營養水平分析,高肥地超高產的施肥摺合每個平方米施肥量為100克,一平米留苗4棵整枝種植(畝密度約2700棵),平均單株吸肥量25克;如果一平方米留苗2棵“不修棉”懶漢栽培(畝密度約1300棵),平均單株吸肥量50克;從這個簡單的數據列舉中不難看出,整枝種植由於留苗密度過大,只會造成約1/2的肥料“供應了棉棵而不能供應棉桃”;同時,整枝費工費時,還會造成贅芽亂生,棉株相互影響、田間鬱閉,如果再加上化控不合理,結的棉桃又小又少。另外,長出來的枝條再掰掉,不但白白消耗大量肥料,還會損傷棉株。

專家建議:“不修棉”是依靠3~5條葉枝多結鈴(肥力越高,葉枝也越多),單株結鈴數量是傳統整枝棉花的1~2倍。所以,不修棉必須要給棉株足夠的生長空間,密度大約掌握在當地普通整枝品種留苗的50%左右為宜,肥力越高越要稀一些。而且各地的實際種植證明:稀植栽培除了高產、增產之外,好處還有“三省三少”,即省工、省力、省藥、病蟲害少、蕾鈴脱落少、黑桃子少的優點。對於部分依然採取傳統整枝打杈種植的棉農,建議不妨在自家地裏搞上一小部分的免整枝稀植試驗和減少10%~30%密度的整枝種植的對比試驗,讓試驗説服自己。

需要提醒廣大棉農的是,一些結鈴性差、棉鈴偏小、吐絮不肥暢、抗病性差、茸毛較多等特性的品種不適合簡化栽培,棉農一定要選準對路品種。

標籤:何因 棉花 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