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雙斑螢葉甲分為4個蟲態,其中卵、幼蟲、蛹生活於地下,成蟲於地上活動。

雙斑螢葉甲幼蟲為害部分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而成蟲為害大豆、玉米、向日葵等多種作物的葉片,嚴重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

雙斑螢葉甲幼蟲體長5-6mm,體色為白色至黃白色,體表具瘤和剛毛,前胸背板顏色較深。成蟲呈長卵形,頭、胸部紅褐色,具鞘翅、觸角,鞘翅基半部具近圓形淡色斑,兩翅後端合為圓形。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一、雙斑螢葉甲介紹

1、危害情況

(1)雙斑螢葉甲是一種雜食性昆蟲,寄主廣泛。此蟲有4個蟲態,其中卵、幼蟲和蛹生活在地下,幼蟲主要為害部分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僅成蟲在地上危害,取食大豆、玉米、向日葵等多種植物。

(2)近年來,拜泉縣各鄉鎮大豆作物上出現雙斑螢葉甲發生危害,面積逐年擴大,危害程度加重。

(3)嚴重地塊一株大豆有蟲30多頭,以成蟲羣集在大豆葉上,在豆株上自上而下取食葉片,將葉片吃成孔洞,嚴重時僅剩葉脈,影響光合作用而造成減產,給大豆生產造成了非常大威脅。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第2張

2、形態特徵

(1)成蟲

①體長3.6~4.5mm,寬2.0~2.5mm,長卵形,頭、胸部紅褐色,具光澤,觸角11節絲狀,端部色黑,長為體長2/3。

②複眼大卵圓形;前胸背板寬大於長,表面隆起,密佈很多細小刻點;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

③鞘翅布有線狀細刻點,每個鞘翅基半部具一近圓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後外側多不完全封閉,其後面黑色帶紋向後突伸成角狀,有些個體黑帶紋不清或消失。

④兩翅後端合為圓形,後足脛節端部具一長刺;腹管外露。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第3張

(2)蟲卵

橢圓形,長0.6mm,初棕黃色,表面具網狀紋。

(3)幼蟲

體長5~6mm,白色至黃白色,體表具瘤和剛毛,前胸背板顏色較深。

(4)蟲蛹

蛹為離蛹,長2.8~3.5mm,寬2 mm,白色,表面具剛毛。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第4張

3、發生規律

(1)雙斑螢葉甲在拜泉縣1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壤表面1~15cm深處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卵開始孵化,幼蟲共3齡,幼蟲期30~40d,在2~8cm土中活動或取食大豆根部及雜草,完成生長髮育。

(2)6月下旬老熟幼蟲在土中做土室化蛹,蛹期7~10d。7月上旬田邊雜草始見成蟲,初羽化的成蟲喜在地邊的蒼耳、刺菜、紅蓼上活動,經10~15d轉移到豆地危害,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進入危害盛期,主要在大豆生育中、後期為害複葉。

(3)成蟲有羣集性和弱趨光性,日光強烈時常隱蔽在下部葉背,成蟲具有弱的假死習性,能短距離飛翔,通常一次飛翔2~5m。

(4)早晚氣温低於8 ℃或風雨天喜躲藏在葉背、植物根部或枯葉下,喜在9:00—11:00和16:00—19:00飛翔取食,乾旱年份發生危害重。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第5張

二、雙斑螢葉甲的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清除田間雜草,特別是稗草、刺菜、蒼耳等,減少雙斑螢葉甲的越冬寄主植物,減少越冬蟲源,降低發生基數。

(2)對雙斑螢葉甲危害重及防治後的農田及時補水、補肥,促進大豆的營養生長及生殖生長。

(3)秋季整地,深翻滅卵,破壞越冬場所,可減輕受害。

2、物理防治

該蟲有一定的遷飛性,可用捕蟲網捕殺,降低蟲口基數。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第6張

3、生物防治

農田地邊種植生態帶,如苜蓿等,以草養害,合理使用生物農藥,保護利用天敵。

4、化學防治

(1)防治適期

①根據該害蟲的發生規律,在防治策略上堅持以“先治田外,後治田內”的原則防治成蟲。

②6月中下旬就應防治田邊、地頭等寄主植物上羽化出土成蟲及大豆上的成蟲,並要統防統治。

雙斑螢葉甲介紹,幼蟲主要危害雜草和豆科植物的根系 第7張

(2)防治方式

①田間雙斑螢葉甲發生時,用25g/L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0.3~0.4L/hm2,或25g/L氯氟氰菊酯乳油0.3~0.4L/hm2,或4.5%氯氰菊酯乳油0.3~0.4L/hm2,兑水噴霧。

②應選擇氣温較低、風小天氣噴霧,注意均勻噴灑,噴藥時地邊雜草都要噴到,消滅害蟲寄生源。

③噴藥時可在配好的藥液中加有機硅助劑,以提高殺蟲效果,節省用藥量。

④因為該蟲危害時間長,單次打藥不可控制,所以每隔7天要打藥1次,視發生情況連續噴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