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由於蜈蚣能強力爬坡,人們開發了多種適合它們的養殖方式

蜈蚣屬於節足動物蜈蚣目蜈蚣科,身體扁平呈長條狀,共有22個環節。頭部顏色為暗紅或紅褐色,頭板覆蓋着頭部,前端有兩個觸角和一對顎肢;軀幹部第一背板與頭板顏色相同,其餘環節為棕綠色或墨綠色,並帶有光澤。

由於蜈蚣能強力爬坡,人們開發了多種適合它們的養殖方式

1、蜈蚣養殖池:由於蜈蚣能強力爬坡,但卻沒有泳技,人們開發了多種適合它們的養殖方式,例如打造水上、樓房式的養殖設施等。

2、食性和飼料:蜈蚣是一種典型的食肉動物,喜歡吃各種活物,如蟈蟈、昆蟲、黃粉蟲、蜻蜒、臭蟲和蒼蠅、蜜蜂以及這種害蟲的蛹和卵,也會吃蜘蛛、泥鰍、小烏龜,以及蛇、蛙和鳥。在飢餓的時候,它會吃少量的綠色植物葉子或者嫩葉。

由於蜈蚣能強力爬坡,人們開發了多種適合它們的養殖方式 第2張

3、管理:從郊外捕回做種的蜈蚣,可以選擇健碩、無傷病的。散養的蜈蚣相對密度太大、打擾太多、或精飼料和水資源不夠,都可以造成自相殘殺。層疊而成瓦、石堆,按底端表面積計算,每平米散養300條。

4、隔離懷孕的母蜈蚣:蜈蚣是雌雄異體的動物,在即將產卵的孕媽階段,它們會變得臃腫,腹腔幾乎貼在地面上,看起來精神不振,很容易被辨認出來。為了保護它們產卵和孵化期間不受外界干擾,可以採用在養殖容器中單獨放置一個小環境或者使用密封瓶進行獨立飼養的方法。這些方法既能方便管理,也能確保蜈蚣的舒適生活環境。

5、飼養室的加温方法:飼養室務必建成並具備能夠升温、温度控制和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前提條件。一般創建這類飼養室的尺寸視蜈蚣過冬總數、升温條件及熱量供給充裕是否來定。升温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煤球爐、木渣爐、穀殼爐、加熱管等。

由於蜈蚣能強力爬坡,人們開發了多種適合它們的養殖方式 第3張

6、產前加強餵食:蜈蚣在孵化期內不進餐、不喝水,靠耗費自身的營養物質保持活動。產卵前,雌體有較多進餐存款營養物質的生長習性,這時應提升餵養量,同時要注意調整食物的種類,以促進雌體多進餐,提升孵化前營養成分。

7、孵化期管理:蜈蚣抱卵護幼期內,對打擾、振動、強光照、聲音等都有一定的反映。因此飼育室一定要選擇清靜、黑暗的場地。房間內儘可能組裝紅光燈,並拿布或竹簾子擋住窗子,防止強光照直射。屋內孵化缸應事前安裝好,一旦產卵,隨便不必挪動。千萬不要挪動遮護的玻璃鏡片(壓片糖果),也別打開手電筒直射。若孵化巢內環境濕度太小,會影響到胚胎的生長髮育,因此孵化缸內要適度放水。放水時,應沿着缸底漸漸地倒進,使孵化巢周邊內腔略微濕冷就可以。當孵化完成後,因蜈蚣有爭食物大吃小的情況,需及時將雌體移除也將幼魚分窩飼養。

8、蜈蚣產品的採收與加工:一般在4-6月間捕獲,捕得後,用兩邊磨尖的竹條,插進首尾兩個,隨後,伸直曬或者用開水燙,一直到晾乾或乾燥。有的地區冬天在潮濕處埋下雞毛撣子、雞骨架等物,誘惑蜈蚣在這裏產卵繁育,到春分捕獲。

9、蜈蚣飼養密度:蜈蚣喜羣居動物,飼養蜈蚣的相對密度,應依據節令、蟲型、沙子厚度及天氣的有高有低有所區別。温度低、沙子偏厚時,飼養相對密度能夠高一些。相反,温度高,沙子薄時,相對密度要稀些。離開待產室的幼蜈蚣每平米以養殖6500條上下最合適,5公分的養殖3500條上下最合適,7-10公分的可養殖2000條,12公分至13公分的以養殖1100條最合適,15公分之上養殖600條最合適。

10、蜈蚣對池土的要求:夏季濕氣較大,秋季和春季偏幹,冬季則相反。飼養盆周邊環境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如果土壤過於濕潤,需要及時更換或用乾燥的土壤填滿盆子以吸收濕氣。然而,一些人錯誤地在盆土層中添加羊糞等肥料和雞骨,以為可以作為製作蜈蚣的食材,這種做法不利於池塘的清潔衞生,還會導致環境污染。

標籤:養殖 蜈蚣 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