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鮎魚常見的七種病害防治

鮎魚,同鮎魚。分種較多,常見有鮎魚(土鮎)大口鮎魚、鬍子鮎(塘鯴)革鬍子鮎(埃及鬍子鮎)客家俗稱滑哥魚。鮎魚,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輻鰭魚綱-鮎形目-鮎科-鮎屬-鮎魚種。嘴上共4根鬍鬚,上長下短,肉食性,多為野生,對水質要求不高,可人工養殖。生長速度較快,某些品種能長到很大。鮎魚養殖防病非常關鍵,那麼鮎魚最常見的七種病害有哪些?怎麼防治?

鮎魚常見的七種病害防治

鮎魚最常見的七種病害有:1黑體病,2腸炎病3氣泡病,4水黴病,5車輪蟲病,6尾孢子蟲病,7三代蟲病。

鮎魚黑體病   

該病魚體發黑,消瘦,停食,嚴重時魚體常頭部向上,垂懸於水表層,直至死亡。經檢查,在胸鰭內側有一圓形紅色血斑,鰭條潰爛,在其頭的背部出現黴斑點,此病魚苗階段易感染餌料不足水質不好最易發病,發病快,傳染迅速。   

防治:保持水質清潔,不使用未經發酵的肥料;五倍子2克/立方米~4克/立方米全池潑灑,30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潑灑,隔天1次,潑灑2次~3次即可。   

鮎魚腸炎病   

病魚體消瘦發黑,腹部膨脹,離羣獨遊,輕壓腹部,有淡黃色黏液從肛門流出。剖腹可見腹部積水,腸壁充血發炎,紅紫色,後腸尤甚,腸粘膜潰爛脱落。此病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多發生在7月~8月,主要危害魚種和成魚。  

防治:發病季節用漂白粉掛簍;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潑灑,連用2天。   

鮎魚氣泡病   

病魚浮於水面,腹部朝天,腹內有一氣泡,不能下沉。致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池中施放過多未發酵的有機肥料,或池中水質老化,水中藍、綠藻類過多,在強光下使水中氣體過於飽和,魚誤食氣泡所致。   

防治:池水透明度過小時,不宜放魚苗;發病後迅速注入新水,並投以充足的活餌料,可使部分魚苗排出氣泡,恢復正常;每水深1米,用1.5千克~2.0千克的食鹽對水後全池潑灑,有一定療效。   

鮎魚水黴病   

病魚感染水黴菌後,其體表出現灰白色的團狀菌絲,形如棉絮狀。菌絲逐步擴展後,魚遊動失常,皮膚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消瘦死亡。致病原因多是在捕撈、運輸過程中受傷,或由於低温凍傷引起。   

防治:注意操作,勿傷魚體,越冬池的水温要控制在15℃以上;每毫升用1毫克的漂白粉全池潑灑;用0.4‰的食鹽與0.4‰的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   

鮎魚車輪蟲病   

個體大的車輪蟲寄生於皮膚和鰭條上,引起體色發黑,身體消瘦,遊動緩慢。個體小的車輪蟲聚集在鰓的邊緣和縫隙,在鰓上不斷滑動,刺激鰓組織,嚴重時使鰓絲邊緣發白腐爛,病魚暗黑消瘦,離羣靠近池邊緩慢遊動。大量寄生時幼魚的生長髮育受阻甚至死亡。   

防治:生石灰徹底清塘,不要使用未經發酵的有機肥;苗種分塘、轉池、越冬時要用8毫克/升的硫酸銅浸洗;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遍灑。   

鮎魚尾孢子蟲病   

中華尾孢子蟲寄生於魚的鰭條、皮膚,引起魚體出現灰白色點狀的小瘤或塊狀。主要危害土池中培育的苗種。   

防治:清除過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可殺死淤泥中的孢子;用0.3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的晶體敵百蟲遍灑。   

鮎魚三代蟲病   

由於寄生魚體的三代蟲的運動,損傷魚的體表和鰓絲,使得魚體分泌灰白色黏液嚴重感染時可引起成批死亡。此病主要危害土池培育的鮎幼魚,以寄主或水流的方式進行傳播。在水温20℃左右時流行。   

防治:魚種進池時用2克/立方米~3克/立方米的敵百蟲浸洗;90%的晶體敵百蟲0.2克/立方米~0.3克/立方米全池遍撒;用0.10克/立方米~0.24克/立方米敵百蟲與面鹼合劑(比例為5:3)全池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