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實施模式

設備1.32W

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區種植制度有玉米一年一作、小麥大豆一年兩作2種。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實施模式

1、玉米一年一作作業環節及質量。①作物收穫。在9月下旬玉米蠟黃時及時收穫,一種方式是人工摘穗收穫後保持玉米秸稈直立田間,另一種方式是用玉米聯合收割機收穫。②秸稈粉碎。在9月下旬~10月下旬進行,由大中型拖拉機配帶秸稈還田機作業。玉米成熟人工摘穗後,儘可能保證秸稈直立的情況下,用36.76千瓦以上拖拉機配套秸稈粉碎還田機進行直接粉碎還田(粉碎後,秸稈切碎長度大約8釐米),均勻覆蓋。③機械深鬆。為打破錶土下層多年不動的犁底層,對實施地塊每3年進行1次深鬆,不翻動土壤只打破犁底層。通過深鬆,增加土壤的空隙,蓄水保墒,改善深層土壤的理化性狀,促進作物根系生長髮育。深鬆的深度一般在35釐米以上。④地表處理。在秸稈還田的同時,用拖拉機配套旋耕機進行表土處理,使秸稈與表土混合。播種後秸稈覆蓋率達到70%以上,旋耕深度8釐米左右。⑤免少耕施肥播種。在4月中下旬進行,用大中小型拖拉機配帶少免耕播種機作業(作業質量標準是:選用優種,包衣處理;地温10℃以上,土壤含水量13%以上;化肥選用顆粒肥料,根據示範區土肥情況,一般每畝施硝酸磷30千克、硫酸鉀5千克;少免耕播種後,地表秸稈覆蓋率保持在30%以上)。⑥雜草控制。播後苗前及時採用人工或機械方式噴灑1次除草劑,藥劑選乙莠水懸浮乳劑,根據説明確定用量。⑦田間管理。在5月中旬,幼苗出土3~4葉時進行出苗率檢查、補種。人工定苗間距約30~35釐米。6月中旬後按玉米生產情況進行除草、追肥等田間管理。

2.小麥大豆一年兩作作業環節及質量。①播種小麥。播種時旋耕深度以10~12釐米為宜(由於地表殘茬較多,旋耕過淺易使種子播在殘茬上,不能保證播種質量;但旋耕過深,會減少地表殘茬覆蓋量,還會使播后土壤過於空虛,不利於小麥生長髮育),播種深度以4~5釐米為宜,播深合格率要不小於80%,無漏播、重播現象,播種後地表覆蓋率要大於30%。②小麥田間管理。11月10日~次年5月15日,視草情可採用2-4D丁脂除草劑控制雜草,並噴灑生物素以促進增產。③機收小麥。小麥進入成熟期,麥田呈現蠟黃色,即開始進行大面積收穫作業。小麥收穫基本上採用聯合收穫的方式進行,在6月底機收小麥時,留茬高度控制在20~25釐米左右。④秸稈處理。有的小麥秸稈量大,播種大豆時,應人工將堆集秸稈撒勻,預防秸稈堵塞,以免影響大豆播種質量。⑤播種大豆。淺旋帶播種,秸稈覆蓋率在35%左右,旋耕深度10釐米左右,播種深度2~3釐米,每畝播大豆8千克左右、種肥尿素15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⑥大豆田間管理。7月中旬開始進行出苗率檢查、人工除草、病蟲害防治、施肥、澆水等。一般除草2~3次,以人工除草為主(如果採用化學除草,則選用精克草能、蓋草能10.8%乳油,1000倍液噴施,或帥虎、巨虎25%水劑1000倍液噴施,做到均勻噴灑、不重噴、不漏噴)。大豆的病蟲害主要有大豆食心蟲、造橋蟲、豆天蛾、卷葉螟等,可用菊酯類農藥,如4.5%氯氫菊酯1200~2300倍液噴施,或40%氧化樂果乳油1200~1500倍液噴施。⑦收穫大豆。一般在9月底收穫,機收質量要求留茬高度不大於5釐米、總損失率不大於1.5%;人工收穫時,將大豆莖稈沿地表割倒成堆鋪放,然後用聯合收穫機或地頭脱粒機在田間進行機械脱粒,並將豆稈拋撒覆蓋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