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旱地小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

設備1.33W

是使農户不耕地或少耕地,就可以達到保水、保土、保肥、降本增產的目的,且十分有利於改善環境、平衡生態的一項農業技術。這項技術在臨猗縣部分鄉鎮已經歷了五年的試驗——示範——推廣——提高的實踐過程,現已列入農業部2002至2005年“豐收計劃”。主要農藝過程旱地小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的主要農藝過程,包括機械深鬆覆蓋(可隔年進行)、機械淺耕整地和免耕施肥播種。

旱地小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

1、機械深鬆覆蓋主要起保水保肥作用。旱地小麥機收之後,適時進行機械深鬆,保持小麥秸稈根茬覆蓋地表,耕深可達40-50cm。既能破除堅硬的土壤犁底層,使自然降雨下滲較深,減少了水土流失;又能保持土層不亂,結構穩定,保護了土壤中的蚯蚓和各層微生物處在正常的微生態環境中;還能利用小麥殘茬覆蓋地表,比較均勻地接納自然降雨,並阻擋或緩解土壤水分的蒸發,起到有效的蓄水保墒作用,做到伏雨春雨,解決冬小麥產區自然降雨與小麥生長髮育需水不同步的矛盾;同時,小麥殘茬逐漸漚制腐爛,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2、機械淺耕整地起保土保墒作用。在小麥備耕期,適時進行淺耕(淺耙)整地,能夠起到碎土、除草、勻茬、保墒整地的作用,達到土壤上虛下實的農藝要求,為種子準備一個良好的種牀,以利正常發芽出土。一般採用先進適用的淺耕(圓盤耙)機具進行作業,由於對錶層土壤翻騰少、破壞小,因而收到了保土保墒的良好效果。

3、機械免耕施肥播種起增產作用。在旱地小麥保護性耕作播期,採用免耕施肥播種機作業。該機具有能夠在較硬的表土中,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和鎮壓等5道工序,作業效率高、質量高,符合農藝要求。化肥施深可達8-10cm,種子播深達5-6cm,化肥施在兩行小麥中間,與種子形成側位關係,避免了化肥燙籽燒苗現象。小麥行距設置為寬窄搭配,寬行行距為25cm,窄行行距為15cm;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減少了雜草對化肥的吸收利用;小麥行距寬窄搭配,可改善小麥生育後期的通風透光條件,如果降雨較多,能有效減少小麥倒伏而造成的減產,實現豐產豐收。由於是溝播形式,還有利於集雨納墒,聚光提温,做到小雨大用,起到防旱禦寒作用。播後實行碾壓,既能使種子與土壤密結,有利於種子萌發出土,又有利於保墒防寒。

機組優化配置實施,關鍵是要引進開發先進適用的動力機械及配套農具,以它們為載體,把新技術變成生產力。經過5年的實踐,臨猗縣農機局總結出基本機組的優化配置方案是:針對當前農村土地條塊分割的實際情況,基本機組的動力機械,應選配一台40-48Kw的輪式拖拉機。因為這樣的大馬力輪式拖拉機,在田間作業中,行走方便,能夠帶動大型農具,地頭回轉靈活,能夠獨立並且優質高效地完成保護性耕作的主要田間作業任務。基本機組配套農具主要配置深鬆機、淺耕整地機和免耕施肥播種機等3種。

①深鬆機的配置。主要選配兩種形式的深鬆機。一種是全方位深鬆機。該機耕深可達40-50cm,作業後不留犁溝,土層不亂,犁底摳爛,秸稈覆蓋地表,土壤蓄水保墒性能大大提高。另一種是鑿型深鬆犁。作業深度可達40-50cm,犁底摳爛,土層不亂,虛實相間,對土壤破壞性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