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螺田生薑高效栽培技術

科普6.29K
螺田生薑高效栽培技術

生薑具有解腥調味、健胃驅寒之功效,在吉水縣各地栽培極其普遍,並逐漸形成了以螺田、白沙、冠山等主產鄉鎮爲中心的一個種植圈,該區域因山高林密,氣候陰涼,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水源無污染,基本施用農家肥,少噴或不噴農藥,因而被評爲江西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所產“螺田生薑”也獲得了農業部授予的“綠色食品”標識。特別是螺田鎮梓越、恭溪一帶,種出的生薑皮亮色黃、肉脆質嫩、味辣香濃,市場歷來供不應求,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遠銷到歐美各國。現就其高效栽培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1精細整地

生薑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地力肥沃、有機質豐富、排灌條件好、且靠近山林的沙壤土爲宜。

生薑對土壤酸鹼度反應比較敏感,其適宜的土壤pH值爲5~7.5,若土壤pH值低於5,則姜根臃腫易裂,生長受阻,發育不良;pH值大於9,根羣生長甚至停止。

生薑不能連作,因其腐爛病(俗稱姜瘟)爲害嚴重,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同時生薑對土壤養分吸收較多,若長期在一塊地上種植,易造成土壤養分缺乏,地力得不到恢復和提高,生薑病害也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與其它作物合理輪作。輪作時應注意各茬作物的前後銜接,避免土傳病害交互感染與傳播。

對選好的田塊要深耕20~30cm,並反覆耕耙,充分曬壟,然後耙細整平作畦。江西夏季多雨,宜深溝高畦,南北畦向,畦寬1m,畦溝寬30cm、深25cm,同時開好腰溝和圍溝,做到三溝配套,排水暢通。

2重施基肥

俗話說:“不是肥土不栽姜”,生薑屬喜肥耐肥作物,必須施足基肥。據測定,每生產1000kg鮮姜約需從土壤中吸收N6.34kg、P2O51.31kg、K2O9.27kg.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吸收亦有差別,幼苗期生長緩慢,這一時期對氮、磷、鉀三要素吸收量僅佔全期總吸收量的1成左右;而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快,該時期吸肥量要佔到全期將近9成。爲節省肥料,可採用集中施肥方法,即按預定行距40cm開好種植溝,並在溝中施入基肥。一般667m2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糞肥1000~1500kg、三元複合肥25kg、餅肥75kg、草木灰100kg,並與溝土充分拌勻混和,以備種植。

3姜種處理

3.1曬姜即在播種前20~30天(春分前後),從貯藏窖內取出姜種,用清水洗去姜塊上的泥土,平鋪在席子或地上連曬2~3天,早曬晚收,以防夜間受凍。此舉一可提高姜塊溫度,促進發芽;二可降低姜塊水分,防止催芽過程發生黴爛;三是有助於選種,因帶病姜塊未經晾曬其病症不太明顯,晾曬後則往往表現爲乾癟皺縮或色澤灰暗從而便於淘汰病姜,如曬後姜肉鬆軟,則受過凍;表面發黑,則受過澇;姜塊紫黑色,則受過熱;癟皺無光,表明是病姜,均應予以剔除。但不宜曬得過度,尤其是較嫩姜種更不可曝曬。若中午陽光強烈,可用席子適當遮蔭,以免姜種失水過多,造成出芽細弱。

3.2困姜即在最後一天曬姜時,於下午趁熱將種姜選好後收回,置於室內堆放3~4天,下墊乾草,上蓋草簾,保持11~16℃,以促進種姜內部養分轉化分解。

3.3選種在曬姜和困姜的同時,選擇肥大飽滿、顏色新鮮、表皮光亮、組織緊密、芽口完整、無傷痕、無潮解、無發汗現象、無病蟲危害的充分老熟的健姜做種,淘汰乾癟瘦弱、肉質變褐及腐爛發黴的姜塊:可用手掰開姜塊,凡姜肉變色、斷面無絲狀纖維的均已變質,不能作種。品種宜選擇本地“螺田生薑”.

3.4消毒消毒的方法很多,可選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或20%草木灰溶液浸種20分鐘,或0.1%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或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浸種1小時。爲防止姜瘟病菌感染,還可選用40%甲醛(即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種3小時,並悶種12小時,浸悶過的姜塊再用清水洗淨。以上浸種液的重量應相當於種姜重量的2倍左右。

3.5催芽催芽多在清明前後進行,可促使種姜幼芽快速萌發,並使栽後出苗快而整齊。可因地制宜採用薰竈、冷牀、溫室等方法催芽,但不論何種方法,一般都要歷時20天左右,期間以保持20~28℃變溫爲好:一般開始3~5天保持20~22℃,以後逐漸升高到25~28℃,白瓜籽的種植技術最後幾天又降低到22~25℃,這樣有利於培育壯芽,使出芽多,芽頭圓壯。既要防止溫度過低致使不出芽或出芽太慢而延誤種植期,又要防止溫度過高造成出芽太快,芽頭細長,使得難獲高產。吉水姜農一般採用薰煙催芽法:即將消毒後的姜種攤放在薰煙竈上,一層礱糠一層姜,上面再覆蓋草袋保溼;每天由竈口點燃木柴,上覆礱糠,使其冒煙而無明火,產生微熱來薰烘種姜,並檢查和添加礱糠3~4次,使其保持一定竈溫,促使種姜緩慢發芽。此法還有預防姜瘟的作用。

3.6切塊當芽長至花生米大小時,每塊種姜可按其自然的分枝走勢分切爲數小塊,每塊重30~50g,並保留有1~2個健壯芽。再用1︰1︰100的波爾多液浸10分鐘或粘上草木灰的辦法消毒,在室溫下經1~2天切口自然癒合後,即可種植。

4適時種植

生薑喜溫暖、耐陰溼、怕高溫、忌強光。地溫穩定透過15℃時才能播種;在晝溫22~25℃、夜溫18℃以上,纔有利於根莖膨大和養分積累;日均溫高於28℃則幼苗徒長而瘦弱,高於35℃或低於15℃,則生長受阻,姜苗及根羣生長減慢直到停止,植株逐漸死亡。

吉水一般選擇在穀雨至立夏節時播種。爲保證生薑順利出苗,播前1~2小時必須澆透底水,使土壤水分充足,以滿足幼芽生長需要。栽植規格爲40cm20cm,667m2用姜種125~150kg,栽時按40cm行距開10cm深的種植溝,再將種姜在種植溝中按20cm株距擺放好,具體方法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平播法就是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一致,若是東西溝向,則姜塊沿溝南沿使芽一致向南;南北溝向則姜塊沿溝西沿使芽一致向西。然後把姜種輕輕按入土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同時用手從姜壟中扒些溼細土蓋住姜芽,以防強光灼傷幼芽。平播法便於日後取娘姜,可避免傷根。豎播法則姜芽一律向上,其餘與平播法相同,該法種姜與新株上的薑母上下相連,扒老薑時易傷根,操作也不方便。種姜播完後中國農業網,接着蓋上土雜肥和火土灰,蓋滿行溝爲止,過厚過薄都不利於姜種生長。然後耬平,畦面上再加蓋松毛或蘆蕨等,以防水分蒸發、土壤板結、強光直射及雜草生長,且腐爛後可以增加肥力。

出苗後如果姜行中出現缺蔸,可從密處移來姜苗補栽,但一定要帶土移栽,且不可切斷主根,栽後要立即澆水並遮蔭,否則難以成活。

5田間管理

5.1合理追肥分3次進行,前輕後重。第1次爲壯苗肥,在生薑苗高25~30cm,並具1~2個小分杈時進行,667m2用腐熟稀薄糞肥500kg兌水5~6倍,或用尿素10kg配成0.5%~1%的稀肥液澆施即可;第2次爲轉折肥,在姜苗處於三股杈或收娘姜時進行,此次追肥對生薑產量形成十分重要,是獲得豐產的關鍵,施肥量應比第1次增加30%~50%,並以氮爲主。施時如雨水較多,可在距植株10cm處開穴,將肥料點施後蓋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長旺盛,表現無脫肥現象,則可以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長;第3次爲補充肥,在白露前後撤去蔭棚或拔除蓋草後立即進行,目的是促進姜的分枝和膨大,要適當重施,並要氮、磷、鉀配合,一般667m2用45%複合肥25~30kg,均勻撒施於種植行上,並結合培土進行。

5.2中耕培土生薑生長期間要根據“早、勤、淺、細”的原則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姜農有“五鋤芝麻十鋤姜”的說法。前期每隔10~15天淺鋤1次,多在雨後或結合灌水、施肥、培土進行,可保持土壤墒情,防止地表板結,促進根系發育。株高達40~50cm時開始分次培土,每次培土3~4cm,將行間的土培向種植溝。吉水夏季多雨,應結合培土將畦溝挖深到30cm,並把挖出的土均勻放置在行間。待初秋天氣轉涼,除去蔭棚或蓋草時,結合追肥,再進行1次培土,將原來的種植溝培成壟,壟高10~12cm、寬20cm左右。因生薑發芽和根莖膨大需在黑暗環境中進行,透過培土可防止新長姜塊外露,並促成塊大、皮薄、肉嫩,是爭取高產優質的必要措施。

5.3水分管理生薑根羣淺,吸水能力弱,怕旱又怕溼,對水分要求較嚴,出苗期生長緩慢,需水不多,要適當維持乾燥,以利土溫回升,加速出苗。若土壤溼度過大,則出苗趨慢,易導致種姜腐爛,故雨水過多時應注意清溝排水,不能積水;生長盛期需水量大增,應經常保持姜田溼潤,土壤持水量以70%~80%爲宜。若低於20%,則生長不良,纖維素增多,品質變劣,故在天旱土燥時,應早、晚澆水;生長後期需水逐漸減少,若土壤溼度過高則易導致根莖腐爛;收穫前1個月應停止澆水,以促使姜塊老熟。直至收穫前3~4天,再澆水1次,以便採收時姜塊上帶點潮溼泥土,將有利於下窖貯藏。

5.4遮蔭防暑姜喜陰涼,不耐強光和炎熱,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強度,在遮蔭狀態下生長良好;旺盛生長期則需稍強光照以促光合作用。故入夏以後,當氣溫升到25℃以上時,應在姜田中搭棚遮蔭防熱,可用細竹或樹枝等搭成1m高的平頂棚架,上面稀疏排放稻草或油菜稿等,半遮蔭半透光;亦可用遮陽網代替秸稈覆蓋。到入秋以後,當氣溫降至25℃以下,則應及時撤除遮蔭物,以增強光合作用,促進養分積累。吉水多在6月上、中旬遮蔭,8月底、9月初拆除。另外生薑與瓜類、豆類等間套作栽培,既可充分利用田間空隙,提高複種指數,又能減少重新搭棚費用,解決生薑不耐強光問題,起到遮蔭和避光的雙重功效。

5.5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姜瘟,屬細菌性病害,一般6~7月始發,8~9月盛發。高溫高溼、長期陰雨、田間積水、土壤粘重、氮肥過量等都易引發此病。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並用生石灰對病穴及其周圍撒施,普遍發病時可用8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山羊的養殖育種或72%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交替噴灑;主要蟲害則有玉米螟、姜弄蝶、地老虎和螻蛄等,可採用人工摘除蟲苞並捏殺,也可在幼蟲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噴霧殺蟲:每隔10天1次,連噴2次。

6適時採收

種姜俗稱娘姜,在發芽並長成新植株後,其內部組織仍然完好,不僅可回收,而且香味更濃、品質更好,一般在夏至前後收穫,過早會影響子姜的生長髮育,過遲則會枯朽腐爛。採收方法是在晴天用土鏟或竹片將土撥開,一隻手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讓晃動,另一隻手在種姜與新姜連接處輕輕向下折斷,隨即把種姜取出,之後進行追肥培土,以促生長。

收穫子姜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期間,當地上部莖葉枯黃,地下部主莖已充分膨大充實時選晴天採挖。一般667m2產鮮姜1500~2000kg.

用於來年做種的種姜,於11月上旬初霜前種姜挖出後,在距姜塊2~3cm處,將莖基部切斷,並輕輕抖落根莖上的泥土,不經洗滌直接進窖貯藏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