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蘭花單株繁殖與培育

科普6.92K
蘭花單株繁殖與培育

我們從蘭著蘭刊上了解到,古人養蘭是重在賞花,栽培繁殖的方法偏重於培育健壯植株,使之易開花,開好花。因此主張不盛不分,分則成叢,至少要母子連株。故有“精品三年一分,貴品五年一分”之説。在數百乃至千年之後,隨着生物的進化,氣候的變異,科技的進步,觀念的更新,人們養蘭已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易開花,開好花”,而要在欣賞奇花異草的同時,更注重蘭花的增殖,要求多發苗,發好苗,多回報,多收益。經過數十年來不少蘭家、藝蘭人的不斷實驗與探索,在單株繁殖與培育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廣大養蘭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蘭花單株繁殖

單株繁殖的目的是增加新苗數量,壯大蘭花羣體。其原理,是切斷鱗莖鏈間的連接點,切斷養分在鏈間流動,激發芽點萌發,讓蘭株本身製取的養分流向芽尖、幼芽,使其成為新的植株。為達到此目的,需注意如下問題:

分株條件一是品種選擇。按其繁殖能力與蘭株長勢,首選是建蘭和墨蘭。因其鱗莖大而飽滿,長勢強壯,經過培育完全可以獨立成株。其次是春蘭、春劍、蓮瓣蘭。春蘭中的宋梅、同樂梅、湯梅、紅躍梅、鄭同荷、吉字,都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再次是蕙蘭。蕙蘭雖然鱗莖不明顯或無鱗莖,但它長勢強盛,根系長而粗壯。二是蘭株健壯。只有鱗莖大,植株壯,根系好,分為單株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即可萌發新芽,再度分株增殖。三是要營造優越栽培環境。即要求養蘭場地適宜,科學澆水,合理施肥,光照、温度、空氣濕度能夠進行有效地調節。

權衡利弊在蘭花分株時,是採取單植還是叢植,應依據植株的開花情況和原先栽種方法權衡利弊,加以確定。可單植的單植,應叢栽的叢栽,不能主觀臆斷,死扳教條。子代植株健壯、成熟,爺代根系尚可,拆單之後能獨立種活的,則各代拆單栽種,爭取多繁殖後代。否則,應子母代或母爺代先成叢栽植,以保安全。

分株方法這要根據具體情況,可一步到位,亦可分兩步走,或稱全分離法、半分離法。一步到位,是將蘭花的子、母、爺代各植株全拆成單株。子代可多萌芽,萌壯芽,母代能萌芽,爺代也有可能萌發潛芽,可大大提高發苗率,實現蘭株增殖。在某種情況下,也可子株拆單,母爺株連在一起。分兩步走,是把各株或子株同母、爺株之間的連接處(俗稱“馬路”)扭動一下,但不扭斷,成半分離狀後栽培,過一段時間再分為單株。

精心操作。叢生的蘭花,子母植株之間的“馬路”往往很窄,分拆比較困難。加之適宜蘭花分株的季節,又常常是子代植株開始萌芽的時期。這就要求分拆時一定要謹慎細心,不能操之過急;要儘量縮小創口,避免損傷蘭芽。由於分拆之後,植株根系少了,自身穩定性就較差,容易東倒西歪。在栽培時,應採取必要的固定措施,保護蘭苗完整無損。

蘭花單株培育

在蘭花栽培方面,古人云“蘭喜羣聚,而畏離母”。即是説蘭花喜叢生,而怕分單。由叢栽到單植,是現代人在蘭花栽培方面的一次創新,必然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新的探索,總結新的經驗。綜合蘭友做法,單植培育需把握好以下幾點:

植料因是單株栽培,對植料要求更高。主料一般是用植金石和仙土,再配以其他輔料,混合配製。也有在植料中加總量5%的骨炭以增加磷質,起到誘芽作用。配製好的植料要求成顆粒狀,疏鬆透氣,利水保肥,無菌無蟲,呈微酸性。

光照保持一定的光照,有利於新芽的萌發與生長;但光照不宜過強,否則會灼傷蘭株。冬春季可接受全光照,初夏與晚秋宜接受清晨陽光,盛夏、初秋必須遮光,遮光度應不低於70%。

温度蘭花的生長與氣温有着密切的連繫。温度過高會使蘭株乾枯,過低又生長不良。夏秋季節應注意通風降温,氣温控制在30度以下;冬末春初要注意防寒保暖,室內温度宜保持在8度以上。

水分水分是養蘭的關鍵措施之一。蘭盆一定要大小適度,盆大易漬水導致爛根,盆小又易乾燥造成失水。日常要注意觀察與探索植料的乾濕狀況,澆水應以“幹而不燥,潤而不濕”為原則。

濕度包括蘭盆濕度與空氣濕度兩個方面。盆中植料要保持乾濕適度,忌過干與過濕。蘭場的空氣濕度,生長期宜保持80%~85%;休眠期可稍低,保持60%左右即可。

肥料養蘭在養根,根好苗必壯,易多發苗,發壯苗。為保護蘭根不受損失,儘量不要施農家肥,尤忌生肥與濃肥。最好施用微肥和蘭花專用肥料,如“植髮”、“植全”、“蘭菌王”、“花寶5號”等。施肥形式應以葉面噴肥為主,以澆根為輔。有蘭友介紹,植後一個禮拜後,即可噴施“植髮”,濃度為要求的2/3,每週2次。兩月後開始噴施“植全”,濃度約為1/2,也是每週2次。當嫩芽出土1釐米後,可用“花寶5號”2000倍液灌根,每10天1次,可促進幼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