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香椿樹的病蟲害防治以及注意事項

科普1.23W
香椿樹的病蟲害防治以及注意事項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椿天等,在安徽地區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原產於中國,分佈於長江南北的廣泛地區,為楝科。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呈偶數羽狀複葉,圓錐花序,兩性花白色,果實是橢圓形蒴果,翅狀種子,種子可以繁殖。

樹體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園林綠化的優選樹種。古代稱香椿為椿,稱臭椿為樗。中國人食用香椿久已成習,漢代就遍佈大江南北。椿芽營養豐富,並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痺痛、胃痛、痢疾等。

形態特徵:香椿樹為圓錐花序與葉等長或更長,被稀疏的鏽色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聚傘花序生於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長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齒裂或淺波狀,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

花瓣5,白色,長圓形,先端鈍,長4-5毫米,寬2-3毫米,無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盤無毛,近念珠狀;子房圓錐形,有5條細溝紋,無毛,每室有胚珠8顆,花柱比子房長,柱頭盤狀。香椿樹的花期6-8月。香椿樹的果期10-12月。

生長習性:香椿樹喜温,適宜在平均氣温8—10℃的地區栽培,抗寒能力隨苗樹齡的增加而提高。用種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10℃左右可能受凍。香椿樹喜光,較耐濕,適宜生長於河邊、宅院周圍肥沃濕潤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為好。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5.5-8.0。

香椿樹的病蟲害防治

香椿白粉病:白粉病產區均有分佈,主要危害香椿葉片,有時也侵染枝條。發病初期在葉面、葉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狀物,後期逐漸擴展形成黃白色斑塊,白粉層上產生初為黃色,逐漸轉為黃褐色至黑褐色大小不等的小粒點,即病菌閉囊殼。嚴重時佈滿厚層白粉狀菌絲,影響樹冠發育和樹木的生長。嚴重時葉片捲曲枯焦,嫩枝染病後扭曲變形,最後枯死。

防治措施:及時清除病枝、病葉,集中堆漚處理或燒燬,減少初次侵染來源。加強撫育管理,重視培育壯苗,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樹體的生長勢和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打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施肥,底肥需增施磷、鉀肥,生長期間避免氮肥的過量使用。

香椿萌動和柚梢期可噴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高脂膜1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10d噴1次,連續噴2~3次。在發芽前或發病初期也可選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用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均勻噴灑枝葉;10~20d防治1次,發病期噴灑15%粉鏽寧1000倍液,或高脂膜與50%退菌特等量混用,視病情連續噴2~3次。

香椿葉鏽病:香椿葉鏽病產區多有發現,苗木發病較重,感病後生長勢下降,葉部出現鏽斑,受害植株生長衰弱,提早落葉,影響次年香椿芽的產量。初期葉片正反兩面出現橙黃色小點(病菌的夏孢子堆),散生或羣生,以葉背為多,嚴重時可蔓延全葉,後期葉背面出現黑褐色小點(病菌的冬孢子堆),受害後使葉變黃、脱落。

防治措施:冬季清除病葉,攜帶林外集中燒燬,減少初次侵染來源。及時排灌,以降低濕度,創造不利於病害發生的條件;合理施肥,避免過晚或過量施用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促進香椿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光,改善林內小氣候,減輕病害。

發現香椿葉片上出現橙黃色的夏孢子堆時,初春向樹枝上噴灑1~3波美度石硫合劑與五氯酚鈉350倍液的混合液1~2次或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用15%可濕性粉鏽寧600倍液噴灑防治,噴藥次數根據發病輕重而定。

當夏孢子初期時,向枝上噴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每隔10d噴1次,每次每667m2用藥100kg左右,連噴2~3次,有良好的效果。

桑黃螢葉甲:桑黃螢葉甲又稱黃葉蟲、黃葉甲、藍尾葉甲,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於次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開始羽化,羽化後成蟲先在發芽較早的香椿、朴樹、榆樹上危害,當桑葉新梢長到8~10片葉時,轉到桑葉上,成蟲都咀食葉片,大發生時將全部葉片吃光,殘留葉脈,植株生長髮育受阻,危害後葉片全部發黃,如同火燒。

防治措施:利用成蟲的假死性進行捕殺;在清晨敲打樹幹,振落地,迅速捕殺。利用植物源農藥0.63%煙苦蔘鹼500倍、生物農藥BT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