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楊梅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科普7.04K
楊梅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楊梅很好吃,但是種植楊梅卻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楊梅的常見病蟲害之一,楊梅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楊梅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一、症狀:

楊梅樹體發病後,主要表現為地上枝葉急速青枯、地下根羣黴爛。樹冠較小的樹從發病到全株枯死在夏秋高温季節僅幾天時間,樹冠較大的也僅能維持1年左右,僅有極個別植株能維持2年左右時間。具體有兩種類型:①急性青枯型。病樹初期症狀不甚明顯,僅在樹體枯死前兩個月有所表現。主要是葉色褪綠、失去光澤,樹冠基部部分葉片變褐脱落。如遇高温天氣,樹冠頂部部分枝梢出現失水萎蔫,但次日清晨又能恢復。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採果後,如氣温劇升,常會引發樹體急速枯死。枯死的病樹葉色淡綠,並陸續變紅褐色脱落,偶剩少量綠色枯葉,但翌年不能萌芽生長。②慢性衰亡型。發病初期,樹冠春梢抽生正常,而秋梢很少抽生或不抽生,地下部根系鬚根及根瘤較少,逐漸變褐腐爛。後期病情加劇,葉片變小,樹冠下部葉大量脱落,在落葉的枝梢上常有簇生的盲芽。在高温乾旱季節的中午,樹冠頂部枝梢呈萎蔫狀,最後葉片逐漸變紅褐色而乾枯脱落,枝梢枯死,樹體有半株枯死或全株枯死。

二、病原:

據任如紅等報道,經分離培養、致病性測定等研究,認為該病的病原為座囊菌目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aheriadothldea()-Ces&deNot],無性階段為球殼孢目的小穴殼菌(Dothiorellasp.),是一種世界性分佈真菌。

三、規律:

該病先從楊梅根羣的鬚根上發生,後向側根、根頸及主幹擴展蔓延。在病根的橫斷面上可見兩個褐色壞死環,即為根的形成層和木質部維管束變褐壞死的環,最後導致樹體衰敗直至枯死。其中急性青枯型主要發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樹上,約佔枯死樹的70%左右;慢性衰亡型主要發生在衰老樹上,從出現病症到全樹枯死,約需3~4年。據調查,該病的發生與栽培管理無相關性,管理精細、生長茂盛的楊梅樹也同樣患病死亡。從品種看,發病地區的晚稻種、丁嶴種、白實種、紅種和野楊梅普遍發病死亡,未發現有免疫品種。尤以主栽的晚稻種發病最重,株死亡率佔總數的85%以上。從樹體生育期看,以盛果期樹發病多,佔死亡總數的77%。

四、防治措施:

①據試驗,重病樹均無防治效果。

②病情屬中、輕類型的,可用多菌靈或託布津(均以0.25~0.5千克/株土施)防治效果好,而且藥效長。

③樹幹注射,甲醛100倍液或託布津50倍液注射10分鐘也有效果,但注射機笨重、用工量大,較難推廣應用。

④增施有機肥及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⑤改善土壤質地,適當增加沙礫土,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積水。

⑥扒開根部土壤,澆灌401抗菌劑50~1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