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粘蟲的危害與防治

科普2.33W
玉米粘蟲的危害與防治

玉米生長中後期,較容易是受各種蟲害的影響而造成玉米減產。加之今年我市降雨偏多,土壤及空氣濕度大,又遇高温天氣更有利於蟲害發生,據調查當下我市玉米的害蟲主要有粘蟲、玉米螟、棉鈴蟲、玉米蚜、玉米穗蟲等,而根據測報燈誘蛾量,結合氣象因素和周圍縣市區發生情況分析,三代粘蟲較常年偏重發生,應重點注意防治三代粘蟲。

一、簡介

玉米粘蟲是一種玉米作物蟲害中常見的主要害蟲之一。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行軍蟲,體長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一年可發生三代,主要天敵有步行甲、蛙類、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

幼蟲:幼蟲頭頂有八字形黑紋,頭部褐色黃褐色至紅褐色,2~3齡幼蟲黃褐至灰褐色,或帶暗紅色,4齡以上的幼蟲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條背線,所以又叫五色蟲。腹足外側有黑褐紋,氣門上有明顯的白線。蛹紅褐色。

成蟲:體長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前翅有兩個土黃色圓斑,外側圓斑的下方有一小白點,白點兩側[1]各有一小黑點,翅頂角有1條深褐色斜紋。

卵:饅頭形稍帶光澤,初產時白色,顏色逐漸加深,將近孵化時黑色。

二、粘蟲危害

玉米粘蟲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為害症狀主要以幼蟲咬食葉片。1~2齡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孔洞,3齡以上幼蟲危害葉片後呈現不規則的缺刻,暴食時,可吃光葉片。大發生時將玉米葉片吃光,只剩葉脈,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當一塊田玉米被吃光,幼蟲常成羣列縱隊遷到另一塊田為害,故又名“行軍蟲”。一般地勢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齊、雜草叢生的田塊受害重

三、防治方法

幼蟲防治重發區需要普遍防治,一般發生區需要及時挑治。

1、成蟲防治,對成蟲防治,要利用粘蟲成蟲趨光、趨化性,採用糖醋液、性誘捕器、殺蟲燈等無公害防治技術誘殺成蟲,以減少成蟲產卵量,降低田間蟲口密度。

2、幼蟲的防治時間,全省大部分地區為9月上中旬,防治對象田為中遲熟夏玉米田,防治指標為玉米田蟲口密度30頭/百株。防治時畝用50%鋅硫磷乳油75-100克、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康寬)6-8克,或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福戈)6-8克,或1.8%阿維菌素乳油20~40毫升、或20%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1000倍液,對水40-50公斤4均勻噴霧防治。

標籤:玉米 粘蟲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