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早稻生產前期主要害蟲的防治

科普2.85W

近年,隨着水稻拋秧栽培等耕作制度的推廣和優質品種的大面積種植,水稻害蟲的發生及其危害出現了一些新動向。如水稻拋秧栽培技術的秧齡較小、分櫱期較長,受害蟲危害的階段相對拉長,需要有效保護的時間也較長。另外,目前大多數的優質水稻品種亦較易受到害蟲的侵害。我省早稻前期的主要害蟲有三化螟和白背飛蝨,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早稻生產前期主要害蟲的防治

一、三化螟

三化螟,又稱白翼仔。其幼蟲鑽蛀入水稻莖稈內進行取食,引起枯心苗和白穗。水稻秧苗期、分櫱期至圓稈期和破口期是三化螟易於入侵的時期,尤其是採用拋秧栽培後,秧苗在大田的分櫱期長,更利於三化螟的入侵。每年2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化蛹,3月上旬開始羽化,羽化後螟蛾在秧田或早移植秧苗上產卵,卵孵化後侵入秧苗。1999年三化螟的越冬蟲源基數很大,引致三化螟的大發生,有些早稻秧苗剛移植到大田,枯心苗率達70%以上,需要翻犁重新拋秧移植。據今年部分市縣對越冬蟲源基數的調查結果,局部地方的蟲口密度比去年還要高,因而必須予以重視,並要根據三化螟越冬基數及發生時間確定對三化螟的防治措施。

1.減少蟲源基數:冬季要犁冬曬白;開春時要及時浸春,即驚蟄前後用水浸田7~10天,此時正是三化螟生理轉化期,水浸會使三化螟大量死亡,通過浸春能將三化螟越冬蟲源大量減少。

2.栽培防治:早稻生產採用尼龍薄膜育秧,除了防寒保温外,還可以保護秧苗,防止三化螟成蟲在秧苗上產卵,但要注意錯開螟蛾羽化高峯及揭膜煉苗的時間。對不能及時全面進行浸田的地區,這種育秧方式是一種較好的防治措施。

3.藥劑防治:防治藥劑應在幼蟲孵化高峯當天或前一二天施用。如果蟲口密度大、盛發期長則要考慮施藥兩次。防治藥劑主要有:18%殺蟲雙水劑,每畝200~300毫升;90%殺蟲單粉劑,每畝50~100克;58%稻蟲淨可濕性粉劑(可兼治稻飛蝨),每畝100克,以上藥劑加水60公斤噴霧。此外,還可用樂果乳油和殺螟鬆乳油等藥劑。而採用樂斯本拌毒土對已經表現枯心的秧苗採用點兜的辦法也非常有效。

二、白背飛蝨

白背飛蝨是一種遷飛害蟲,每年3~4月份遷入,刺吸水稻莖稈的汁液。與褐稻蝨比較,白背飛蝨遷入的時間早並偏於喜好嫩綠的水稻。近年來,一些對稻飛蝨缺乏抗性的優質水稻品種,在早造生長前期也會出現“坐兜”現象。生產上推廣的兩系雜交稻品種葉色嫩綠,其生長前期白背飛蝨蟲口密度高於其它品種,故在推廣這些品種時要注意防治白背飛蝨。目前對白背飛蝨有特效的藥劑有:吡蟲啉類(如大功臣、稻蝨淨、薊蚜敵、一遍淨等)和噻嗪酮類(如撲蝨靈)。這些藥劑對飛蝨的若蟲有特效,且持效期長,有效期20~30天。但這些藥劑對成蟲的防效很差,因而需要加入葉蟬散、敵敵畏等一併施用。稻蟲淨兼備以上的藥劑特性,對若蟲、成蟲均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