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鏽病發病原因及防治

科普1.41W
玉米鏽病發病原因及防治

玉米鏽病的病原菌為高粱柄鏽菌,屬於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鏽菌目。鏽病可發生在玉米植株上的各個部位,但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在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黃色,後變為黃褐色乃至紅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葉片兩面散生或聚生,橢圓或長橢圓形,隆起,表皮破裂散出鏽粉狀夏孢子,呈黃褐色至紅褐色。後期在葉片兩面形成冬孢子堆,長橢圓形,初埋生,後突破錶皮呈黑色,長1—2毫米,有時多個冬孢子堆匯合連片,使葉片提早枯死。

鏽病病原菌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來年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成為初侵染源,借氣流傳播。病斑上產生的夏孢子可引起再侵染。另外,夏孢子可在温暖地區越冬,來年通過高空遠距離傳播成為初侵染源。温度在16—230C,濕度100%,有利於該病流行。

玉米鏽病是一種氣流傳播的大區域發生和流行的病害,防治上必須採取以選用抗病品種為主,以栽培防病和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在品比試驗中,有些品種苗期即感病,到拔節期後感病嚴重,而有些品種生長後期都不發病,説明品種抗性差異很大。應根據氣候條件選種抗病品種。在栽培管理上應做到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搭配磷、鉀和有機肥。病田避免秸稈直接還田,可焚燒處理,也可秸稈腐熟還田。發病初期要及時噴藥防治,有效藥劑有65%代森鋅500倍液,2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97%敵鏽鈉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20%萎鏽靈乳劑500倍液等化學藥劑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