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台灣龍眼一年多收產期調節技術

科普1.62W
台灣龍眼一年多收產期調節技術

台灣省龍眼栽培面積達1萬餘公頃,是重要的經濟果樹,但隔年結果是其栽培上的最大問題(亦是世界龍眼產區普遍現象)。通過多年研究,台灣目前已可控制龍眼開花,使隔年結果問題不再存在,且可進一步調節產期,做到週年生產。

自1998年台灣成功用藥劑對龍眼進行催花後,台灣投資商將此技術帶到世界各龍眼生產國,並獲得廣泛使用。泰國以氧化鉀處理的龍眼產量達全年產量的40%,外銷龍眼有50%經氧化鉀處理過;美國夏威夷和佛羅里達也都有科研機構及學校在研究與推廣此處理方法;至於我國大陸,該項技術已引起了有關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並且在一些產區也有了較成熟的技術。本文對台灣龍眼調節技術上的經驗與問題做個簡要介紹:

一、以品種調節產期

在未發現藥劑處理方法之前,調節龍眼產期的唯一方法是選育一年兩花品種,這類品種在東南亞普遍存在,如泰國的PetchSakom,越南的TieuDaBo及Long,馬來西亞的鑽石龍眼等,但此類品種有花期不定,品質不佳,且引入亞熱帶的台灣栽培易轉成一年一花,故引進後大多不理想。

二、以藥劑調節產期

台灣近年來通過藥劑處理使龍眼一年多收成為可能。台灣高雄內門的試驗顯示一年可能三收於不同枝梢,即於7月間處理,9月間開花,次年1月間採收,二月間再同部分未結果枝開正常花,於7~8月間採收,未開正常花的會發新梢,可經再處理或殘留效應於5月間開花,於10月間採收。但考慮植株的生育仍以2年3~4次果較佳。

台灣近兩年試驗用氯酸鉀、氯酸鈉、過氯酸鉀等含氯酸成分的化學藥劑均有促成龍眼開花的效果,但氯酸鉀的使用效果較好。施用時的劑量宜少不宜多,樹冠直徑6米之內的,藥劑400克可催花66%以上,樹冠直徑6米以上的,增加劑量有增加開花率的效果,但一般不超過1公斤,劑量過大反而易造成植株營養旺盛,延遲開花。坡地及植株過大的常常由於根部較深等原因降低藥劑催花效果,為改進催花率,台灣曾試驗過用液體灑施法(灌頭)、土壤灑施法、注射法、葉片噴灑法、枝幹包縛法。各種試驗比較均有優缺點,其中仍以土壤灑施、液體灑施法葉片噴灑法效果較佳。

三、產期調節常見問題

(一)產量偏低

試驗顯示出氯酸鉀處理對龍眼花性比率無不利影響,花粉的活力也相近,但以往在冬季開花的往往結果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授粉昆蟲,同時造成產量偏少的原因還有病蟲害和鳥害。

(二)造成落葉

用氯酸鉀葉面噴施或注射,易導致果樹部分落葉或枝梢乾枯,但不會造成全株枯死。

(三)樹勢衰弱使用氯酸鉀偶有因結果太多而使樹勢衰落,但均能恢復正常生長,關鍵在於結果期是否有良好的營養管理及採收後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