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魚類病毒性出血敗血症的症狀及防治方法

科普2.67W
魚類病毒性出血敗血症的症狀及防治方法

1、病原:該病的病原為彈狀病毒科中的艾特韋病毒或稱艾格特維德病毒(Egtvedvirus)。病毒對乙醚、氯仿、酸、鹼敏感,對熱不穩定,在-20℃可保存數年。

2、症狀:該病的主要特徵是出血,自然條件下本病潛伏期為7-25天。因症狀緩急及表現差異,分急性型、慢性型和神經型三種類型。急性型:見於流行初期,表現體色發黑,眼球突出,眼和眼眶四周以及口腔上齶充血,鰓蒼白或呈花斑狀充血,肌肉和內臟有明顯出血點,肝、腎水腫、變性和壞死。發病快,死亡率高。慢性型:病程長,見於流行中期。除體黑、眼突出外,腮腫脹、蒼白貧血,很少出血。肌肉和內臟可見出血。神經型:多見於流行末期。表現運動異常,或靜止不動,或沉入水底,或旋轉運動,或狂遊甚至跳出水面。剖檢一般無肉眼病變。發病率及死亡率低。

3、流行及危害:通過病魚或帶毒魚的排泄物、卵子、精液等排出病毒,在水體中擴散傳播。病毒經魚鰓侵入魚體而感染。不同年齡和品種的魚均可感染,尤以1月魚易感染,魚苗和親魚則較少發病。該病主要流行於歐洲,以冬末春初和水温6-12℃為流行季節,水温上升到15℃以上,發病率降低。

4、防治方法: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防治主要通過加強綜合防治措施,嚴格執行檢疫制度。禁止從發病區運出魚與卵,避免購入患病魚和卵。防止環境、工具等被病毒感染。預防可用聚維酮碘、二氧化氯等對池水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