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普通矮縮病的防治技術

科普5.31K
水稻普通矮縮病的防治技術

水稻普通矮縮病是一種病毒性病害,近幾年在我縣發生比較嚴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受害田塊損失20%-30%,嚴重者達70%-80%。2010年我縣龍涓、蘆田、龍門等中、晚稻區發生較嚴重,由於農民對水稻普通矮縮病認識不足,不少農民誤認是雜種,大多以種子質量問題進行投訴。由於秧苗在受病毒侵染後的潛伏期內,很難看出是否得病,秧田發病又未引起農民重視,錯過防治時期,造成病害流行。

1.症狀。水稻在苗期至分櫱期感病後,植株矮縮,分櫱增多,生長後期病稻不能抽穗結實。葉色濃綠、葉片僵硬短小,在葉片、葉鞘的葉脈間出現黃白色排列成行的斷續點。發病較遲的,雖能抽穗,但結實不良,穗短,空秕多,形成包頸或半包頸穗。

2.發病原因。水稻普通矮縮病以黑尾葉蟬為主要傳毒媒介。黑尾葉蟬、灰飛蝨越冬數量大小、帶毒率高低,是第二年病害是否嚴重發生的重要因素。一般黑尾葉蟬在3~4月羽化後由雜草上遷至早、中稻秧田和本田,成為當年的初侵染來源。在有病株存在,或黑尾葉單、灰飛蝨帶毒的情況下,黑尾葉蟬、灰飛蝨越多,發病越重。不同的水稻品種的感病情況不同,一般糯稻比粳稻抗病,粳稻又比燦稻抗病;同品種水稻不同生育期中,苗期至分櫱期比較感病,拔節、孕穗後不易感病。

3.防治措施。針對黑尾葉蟬遷飛,防治普矮病主要把帶毒蟲源消滅在傳毒之前的特點,因此,抓好水稻秧田與本田返青關,治蟲防病。

3.1農業防治。結合積肥,冬季或早春和早季水稻收割前剷除田邊、溝邊雜草;大田發病,及時排水曬田,拔除少數中心病株,滅除稻飛蝨、稻葉蟬,適當追施氮肥。

3.2合理作物佈局。要成片種植,防止葉蟬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種上載毒。早稻適當早收,避免蟲源遷入晚稻。

3.3治蟲防病。及時防治在稻田繁殖的第一代若蟲,並要抓住黑尾葉蟬遷飛雙季晚稻秧田和本田的高峯期,把蟲源消滅在傳毒之前。

3.3.1秧田防治,重點抓好秧田防治和“送嫁藥”。一般當早稻秧田每平方米有蟲5-10頭,中、晚稻秧田有蟲10-20頭,應及時用藥防治;移栽前5天左右應施“送嫁藥”,減少蟲源傳入本田。

3.3.2抓好分櫱期防治是關鍵。本田從移栽到分櫱盛期,平均每叢有蟲2-3頭;分櫱末期到孕穗期,平均每叢有蟲5頭,均應進行防治。藥劑可選用葉蟬散粉劑或殺蟲雙水劑或哌蟲啶懸浮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