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發生白穗的原因與識別

科普2.16W
水稻發生白穗的原因與識別

在多年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經常有農民諮詢水稻白穗的問題,甚至於還有申請農業執法大隊進行田間鑑定的。水稻白穗有的發生確實給農民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損失,其發生的原因有蟲害(鑽心蟲稻飛蝨螻蛄、稻杆潛蠅等)、病害(紋枯病、稻瘟病、稻小球菌核病等)和氣候條件(低温乾旱等)引起的。在生產實踐中我們只有正確識別才能防治和減少水稻白穗的發生。

一、害蟲為害造成白穗:鑽心蟲、螻蛄和稻飛蝨造成的白穗均是整穗變白;鑽心蟲、螻蛄為害後穗莖變枯,容易易拔起;稻稈潛蠅為害的白穗只是部分小穗為白穗,水稻孕穗期受害後出現扭曲的短小白穗,穗子殘缺不全或出現花白穗。

1、水稻鑽心蟲(二化螟、三化螟、大螟)是引起水稻白穗的一大類害蟲,如在孕穗至齊穗之前鑽心蟲危害都會造成白穗,穗莖變枯,容易易拔起。二化螟在水稻孕穗期為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為害則造成白穗,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稻稈易折斷;三化螟多從劍葉苞縫隙或咬孔蛀入,先在穗苞裏取食,再逐漸向下蛀食,在咬穿稻節的同時而咬斷穗莖,造成白穗,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無蟲糞,莖內有白色細粒蟲糞;大螟多先羣集在葉鞘內為害,以後轉株分散蛀入莖內為害引起白穗,大螟為害的蛀孔大、蟲糞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莖內,多夾在葉鞘和莖稈之間,受害稻莖的葉片、葉鞘部都變為黃色。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邊較多,田中間較少。

2、螻蛄為害造成白穗,在孕穗至齊穗之前咬斷禾基部莖杆造成白穗,螻蛄為害都是在近田埂1米左右的範圍內,莖杆斷處都在基部。

3、稻飛蝨為害造成白穗

為害水稻的飛蝨主要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及灰飛蝨。在孕穗期、抽穗期為害水稻,稻莖下部變黑髮臭,常引起爛稈倒伏;在乳熟末期為害,先是葉色灰綠,植株傾斜,蟲口特別多時則部分集中在柔嫩的穗頸基部附近取食,以後整株灰枯而死,常造成枯孕穗、半枯穗和白穗。白穗無蟲孔,無蟲糞。在田間分佈常有明顯的中心為害團。

4、稻稈潛蠅為害造成白穗,呈逐年上升趨勢

稻稈潛蠅為害的白穗只是部分小穗為白穗,水稻孕穗期受害後出現扭曲的短小白穗,穗子殘缺不全或出現花白穗。

二、病害為害造成白穗

1、稻瘟病為害造成白穗

稻瘟病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水稻在抽穗期至齊穗期,穗頸、穗軸、枝梗被稻瘟病菌侵染後可引起穗瘟而造成白穗,初形成褐色小點,後在穗頸部、穗軸、枝梗上呈黑褐色上下擴展成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變處易折斷,濕度大時病斑出現灰綠色黴層。穗頸被害則形成整穗白穗,穗軸被害則形成半白穗,枝梗局部受害則形成陰陽穗。但是穗莖仍正常呈綠色。

2,紋枯病為害造成白穗

水稻的紋枯病發生後,稻基部發病,如果遇到陰雨天,很快向上擴展,使水稻葉、穗、粒全部發病,如蔓延到穗部,最後導致水稻結實不飽滿,嚴重的引發白穗。

3,水稻小球菌核病為害造成白穗,近年沒有發生過

水稻小球菌核病,在水稻的乳熟期到黃熟期氣候條件合適,病害發生嚴重,會導致水稻葉片發黃、病組織變軟,進而發生白穗現象;菌核稈腐病田間表現

縱剖後可見菌核。

三、氣候因素影響造成白穗,田間發生均勻

1、低温造成白穗,在拔節孕穗期,連續出現5~6天低温天氣,影響花粉粒的發育,授粉機能減弱,使稻穗部分枝梗小穗形成空殼產生白穗。特別是晚稻抽穗揚花期,遇到寒露風,產生障礙性冷害,稻穗難以抽出,開花減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

2、乾旱造成白穗

當抽穗開花期嚴重乾旱缺水,相對濕度低於50%以下時,也可能導致白穗的形成。

3、高温熱害造成白穗

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揚花期前後的最適宜的温度為25~30℃,而抽穗前後10天對温度特別敏感,當日平均温度達到30℃以上時就會產生不利影響。孕穗期如遇35℃以上持續高温,會造成花器發育不全,花粉發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揚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會影響花粉管伸長,導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秕粒即“花而不實”,在恆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結實,高温還能直接殺死花粉;實踐表明,在水稻開花期,35℃以上高温持續1小時,就會引起穎花的嚴重不育,其中正在開放的花朵受害最大。

四、砷中毒造成白穗

一種是種植結構的改變如多年種植旱地經濟作物可以導致砷的累積,而後重新種植水稻可以引起砷中毒成白穗;二種是使用含有福美砷(為有機砷農藥,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揚花期施用,砷製劑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水稻花粉敗育,最終導致水稻不結實或結實率下降)成分的農藥用於防治水稻的稻瘟病,在抽穗用藥後3~5天出現藥害症狀,穗子上穎殼發白的空粒,造成白穗。

標籤:白穗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