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甘蔗白葉病的危害症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科普1.55W
甘蔗白葉病的危害症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甘蔗白葉病是甘蔗的毀滅性病害之一,受害甘蔗產量糖分損失嚴重,嚴重影響了甘蔗的品質,降低了農户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介紹了,希望能夠幫助農户們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

危害症狀:

甘蔗發生白葉病症狀糊弄可歸納為白葉型和草苗型兩類。白葉型病株葉片表現為葉質柔軟,葉綠素含量減少而白化。有的整葉白化,有的呈條紋狀白化,有的呈斑駁狀白化。草苗型病株莖部現白色長條紋,分櫱明顯增多,病株矮縮,莖細,節間縮短,頂部葉片叢生,外觀如草苗。草苗型病株和白葉型病株常混合出現,這種混合型病株最容易枯死,即使成活也常不成莖。僅葉片白化而無分櫱過多的病株雖可枯死,但不枯死的病株可恢復,有的恢復比例也較高,有的甚至恢復到與健株外觀難以區別,但到宿根蔗又再現典型症狀。

傳播途徑:

甘蔗白葉病病原存在於染病蔗株韌皮部篩管中,除通過病苗傳毒外,在田間還可通過台灣斑紋浮塵子及葉蟬傳病,是第二次感染的主要途徑。用帶病蔗留種的,特別是基部數節留種的,長出的幼苗幾乎全為病苗,萌發後1個月左右就死亡。

甘蔗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在葉蟬大發生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嚴禁從病區引進病蔗苗。

2、定期檢查,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發病株率達15%以上的蔗園,不宜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