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絲黑穗病的症狀和防治方法

科普3.12W
玉米絲黑穗病的症狀和防治方法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因此,該病的發病率即等於病害的損失率。許多地區常將本病與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統稱“烏米”和“灰包”,但兩種病實際上是由不同病菌所產生的不同病害,應加以區別。

病是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性病害,症狀表現主要在抽雄後,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有時一側苞葉裂開,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變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飛散。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的一種能夠抵抗不良環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並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後,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後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無再侵染產生。土壤和糞肥的帶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濕度條件是影響本病發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温度較低並且比較乾燥時,玉米出苗遲緩,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發病率高,有利於絲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温高、出苗快,發病則輕。因此,在冷涼山區,絲黑穗病發生就重,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

防治要點:用25%粉鏽寧羥鏽寧按照0.3%劑量拌種,防治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