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缺鋅症狀原因及防治措施,玉米缺鋅症狀什麼樣,如何防治?

科普1.26W
玉米缺鋅症狀原因及防治措施,玉米缺鋅症狀什麼樣,如何防治?

玉米缺鋅症狀:苗期主要表現為出苗後1-2周就有葉片失綠現象,即白芽病;3-6葉時缺鋅葉肉組織沿着葉脈出現縱向淺黃色或白色條紋,即白苗病。防治措施:在土壤中補充鋅肥,鋅肥以基施增產效果最好,浸種效果次之;磷肥可採用穴施、條施等方式,能有效降低磷與鋅發生拮抗作用的概率;腐熟的農家肥含有大量的有機態鋅。

玉米缺鋅,出苗後十天左右就有葉片失綠現象,即白芽病。3-6片葉時更為明顯,新生幼葉脈間失綠,呈淡黃色或黃白色,葉片基部發白,俗稱白苗病。以後可以觀察到老齡葉片脈間失綠條紋,在主脈和葉緣之間形成較寬的黃色至黃白色帶狀失綠區,嚴重時以棕褐色大條斑狀枯死,生長受阻,節間變短,植株矮小,結實少,禿尖缺粒,嚴重減產。

玉米缺鋅,首先出現於新梢葉,中度至嚴重缺乏時,葉片小且畸形,節間縮短呈小葉簇生狀,有些尚伴有葉片黃化症狀,葉脈間黃化而呈黃綠色,但與葉脈緊鄰部分則保持綠色。在玉米苗期新葉中下部黃白化形成白苗,又稱花白苗,拔節後缺鋅,葉片下半部出現黃白條斑,呈半透明,似的綢和塑膜狀,風吹易撕裂,稱花葉條紋病。可以用生根劑加氨基酸葉面肥加硫酸鋅噴施。間隔5到7天連續噴施一次。

玉米缺鋅症狀:玉米缺鋅時發育比較慢,幼苗會形成白色芽,並且葉片成長後葉脈會出現淡黃色斑點,嚴重缺鋅時葉片會變黑,會導致植株死亡。

玉米缺鋅症狀:苗期主要表現為出苗後1-2周就有葉片失綠現象,即白芽病;3-6葉時缺鋅葉肉組織沿着葉脈出現縱向淺黃色或白色條紋,即白苗病。防治措施:在土壤中補充鋅肥,鋅肥以基施增產效果最好。

玉米缺鋅症俗名花葉條紋病、花白苗等。花白苗為苗期症狀。出苗後,新生幼葉呈淡黃玉白色,基部2/3部位尤為顯著。拔節後,病葉中肋兩側出現黃色條斑,嚴重時呈寬而白化的斑塊,葉肉消失。呈半透時,狀如白綢,以後患部出現紫紅色,並漸漸協濃成紫紅色斑塊。病葉遇風容易撕裂;病株節間縮短,矮化;抽雄、吐絲延遲,有的不能吐絲,或能吐絲抽穗,但果穗發育不良,形成稀癩子玉米棒。

缺鋅是玉米栽培上常見的生理性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狀是:出苗後1-2周左右就有葉片失綠現象,即白芽病。3~6片葉時更為明顯,新生幼葉脈間失綠,呈淡黃色或黃白色,葉片基部發白,俗稱白苗病。以後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受阻,節間變短,結實少,禿尖缺粒,嚴重減產。嚴重者,葉肉壞死,變成半透明薄膜狀,植株死亡絕收。

幼苗如果缺鋅的話,在出土後的兩週內開始有明顯的病症,葉片具有淺白色的條紋,後中脈兩側會出現一個白化的區域,但是中脈和邊緣地區仍為綠色。

標籤:缺鋅 玉米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