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大豆豆杆蠅的防治

科普5.8K
大豆豆杆蠅的防治

一、形態特徵:豆稈蠅體型小,成蟲體長2.5毫米,幼蟲體長3-4毫米,蛹長筒形,長2.5-2.8毫米。冬季以蛹在大豆秸稈、葉柄中及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天陸續羽化。

二、危害症狀:豆稈蠅俗稱豆稈穿心蟲,常見的有豆稈黑潛蠅、豆梢黑潛蠅、豆根皮蛇潛蠅和豆根蛇潛蠅等,主要為害多種豆類植物,在我縣危害最重的是夏大豆和部分遲播的春大豆。豆稈蠅一般從苗期開始危害,初孵幼蟲蛀入豆類主莖、側枝和葉柄內蛀食髓部和木質部,形成隧道,影響營養及水分的輸導,使受害作物葉片黃化,似缺肥缺水狀,病株顯著矮化,重者莖中空、葉脱落,以致死亡,造成缺株。成株期受害,花、莢、葉過早脱落,造成豆莢減少,秕粒增多,千粒重降低而減產,極大地影響了豆類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老熟幼蟲在莖稈壁上咬一羽化孔,在羽化孔附近的莖內化蛹。

三、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發現受害病株及時拔除,大豆收穫後及時清理田間殘枝落葉並集中燒燬,冬前深翻曬垡壓低越冬蟲蛹基數。增施基肥、提早播種、適時間苗、輪作換茬。

2、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應在成蟲盛發期至幼蟲蛀食前進行較好(一旦蛀入莖稈內部,防治就比較困難了),可用40%的樂果或氧樂果、50%辛硫磷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1000倍液,或75%滅蠅胺可濕粉劑1500倍液均勻噴霧。在防治成蟲的基礎上,隔6至7天再防治一次幼蟲,效果更好。幼蟲一旦蛀入莖稈內部,可用上述藥劑進行灌根,並用葉面肥或營養調節劑進行葉面噴施,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標籤:防治 大豆 豆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