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種植棉花首次化控很重要注意細節別失誤

科普1.29W
種植棉花首次化控很重要注意細節別失誤

進入夏季,棉花將迎來第一次化控。這是一項很重要的作業,關乎棉花粗壯莖稈的形成和發達根系的建造。首控作業做好了,有利於造成全年作業的主動;如果發生,就可能失掉良機,形成後續作業的被動。在植棉成本高、收益下降的形勢下,棉農必須學會這項投入少、產出高的重要技術。

隨着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氣温攀升,棉苗進入第一次快速生長時段。一般將棉株主莖日伸長量作為判定生長速度的主要指標。此時日伸長量由原來的不足0.5釐米升至0.5釐米以上,乃至1釐米以上,若任其自由伸長,則可能達1.5釐米以上。這樣的苗期生長速度,對棉株生長髮育有害而無利:一是造成棉株下部莖稈細軟,為棉株後期倒伏埋下隱患,而且在細軟的莖稈上不能長出強壯的果枝和蕾鈴;二是地上部快長,會影響地下部生長,不利於形成強大健壯的根系;三是細長的莖稈、節間和大的葉片,都是過旺的營養生長,不利於養料的節約利用。

所以,這時應通過定點調查測量,及時瞭解棉苗的日伸長速度,如超過正常範圍,則應噴施化控藥物,使生長速度迴歸到正常水平,並使節間縮短、葉片縮小,把過旺的營養生長降下來。

首次化控日期怎樣確定?

如經測定棉苗日伸長速度高於正常範圍,當時空氣較潮濕,土壤墒情較好,日最高氣温在30℃以上,可於次日進行化控;如天氣較乾燥、土壤墒情差、日最高氣温不足30℃,則可暫時不化控,兩日後繼續測定,如仍超標,則進行輕度化控。

使用什麼藥物化控效果最佳?

當前仍以正規廠家生產的縮節胺為最佳化控藥物,因為便於準確計算用量。達到國家標準的縮節胺雜質含量要求在1.5%以下,並需在藥品盒上標註。因為棉苗小,每株要求的藥量極低,雜質含量高,會嚴重影響用藥效果。

怎樣掌握首次化控用藥量?

按畝用藥量計算,根據棉株日伸長速度,結合當時天氣、土壤情況進行權衡確定:如苗期進行首次化控,畝用縮節胺0.2~0.4克;如現蕾期進行首次化控,畝用縮節胺0.3~0.5克。

首次化控細節要領有哪些?

1.進行定株調查,取得科學依據。選有代表性的地段,插上標記,每天早上測量棉心距地面的高度,每隔兩三天測定一次,就可算出日伸長量。一般選兩個點、10株棉按平均數計算。

2.計算配製藥液。如人工噴霧,畝用藥液10公斤即可。可將畝需要的縮節胺加少量水稀釋後,再倒入裝有10公斤水的噴霧器內。因化控要進行數次,而且縮節胺加水後很穩定,可提前加10倍水配成母液保存,以後直接使用母液,不影響效果。

3.準確噴施藥液。開始定量噴藥,可能不好把握,如果地已噴完,還剩藥液,説明畝噴藥少了,可能影響效果;如果地未噴完,藥液已用完,説明藥用多了。經過幾次實踐,就會按計劃準確噴施藥量。

4.遵守噴霧共同守則。一是避免在風力大的時候噴霧;二是避免在日光強、蒸發量大的情況下噴霧,儘量延長藥液在植株上停留的時間,以便植株充分吸收。早晨無露水時,可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4時後噴霧。陰天可全天噴霧。嚴禁晴天中午前後噴藥。

5.將藥液集中噴到棉株上。因首次化控棉株小,大部分是裸露地面。如採用人工噴霧,宜逐行直線進行;如採用機器噴霧,應將每個噴頭對準棉行,並調窄噴幅,減細液量,慢速進行,避免將藥液大量噴到地面上。化控是一項投入產出比很高的作業,不應追求作業高效率,而應保證高質量,做到棵棵着藥,又不浪費藥。

6.儘量使棉株頂心部着藥。藥物的作用主要是噴藥後的3~10天內,只有將藥噴到棉株頂心上,才能有效控制噴藥後棉株的生長。如果只將藥液噴到棉葉上,棉葉吸收縮節胺後不能將其轉移到頂心上。首次化控時的棉株,頂心多在棉葉之下,建議人工噴霧時採用點扣式的方法,噴頭靠近棉行,逐株點扣噴霧,使棉心儘量着霧,爭取達到最佳首控效果。

7.棉苗長勢不整齊的棉田,儘量採用人工噴霧,通過調整行走速度和藥量大小,滿足不同棉苗的需液量。更應堅持單行、窄幅、慢行、小液量原則。遇有小些的苗,加快行走,使其少着藥;遇有晚苗關閉開關,不噴藥;地頭處少噴藥或不噴藥。

化控是項勤活、細活、用心活,沒有一勞永逸和一蹴而就,沒有統一模式,因棉製宜,因地制宜,因天制宜。無論人工或機器噴藥,最忌同一藥量同一速度覆蓋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