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保護地土壤的改良措施

科普2.71W

保護地生產由於連作重茬、不合理灌溉、重施無機肥及超量施用農藥等原因,造成土壤養分失衡、硝酸鹽積累、土壤鹽漬化、酸化明顯、微生物種羣受損、農藥殘留等,從而使蔬菜產量下降,品質惡化,嚴重危及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保護地土壤改良成為可持續農業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改良的主要對策是:

保護地土壤的改良措施

一、科學、合理使用化肥。

根據農作物的目標產量和土壤養分的測定值,確定施肥量、施肥種類、施肥時期等,這樣有利於土壤養分的平衡供應,以避免盲目施肥,減少浪費,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化肥應與有機肥合理混用,在肥效上達到互補,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結構,防止土壤板結;由於微生物肥料具有無污染、提高作物品質、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等優點,應大力推廣和施用,從而減少對化肥的需用量;施用長效氮肥和氮抑制劑。長效氮肥由於供氮比較緩慢,不會造成土壤中無機氮素的快速升高,使施氮週期符合作物需肥規律,尤其在蔬菜作物上可大大降低硝酸鹽的累積和施用次數,經濟效益顯著。氮抑制劑是一種可使有效氮緩慢釋放的化學品,如氮吡啉、雙氫胺等,可顯著減少蔬菜中硝酸鹽含量,從而改善其品質。

二、施用土壤調理劑和新型植物生長素,以減少農藥用量。

農藥在作物體內殘留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減少農藥用量,首先選擇施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該劑是一種生物化學制劑,對作物無毒、無副作用,可打破土壤板結、疏鬆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促進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強土壤肥水滲透力、減少病蟲害發生,從而減少農藥的用量。在保護地蔬菜生產的中、後期,由於大水漫灌、人工踩踏等原因而發生土壤板結,極不利於根系對水分、營養的吸收。因此,該調理劑尤其適用於保護地蔬菜生產。其次施用一些新型植物生長素來增加作物的抗逆、抗病性能,從而減少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以達到改善作物品質的目的。

三、推廣應用對環境安全的可降解農用地膜,減少農田殘膜的污染。

自覺清除農田殘膜,把收集到的廢膜統一進行合理的回收利用,同時減少有毒農膜的購買使用,可用黑色藥膜或黑色可降解膜。

四、改進灌溉技術,採用微灌工程合理灌溉。

目前微灌形式有滴灌、滲灌、微噴和湧泉灌4種。在保護地生產中,應根據不同作物選擇與之適應的微灌方式。

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並進一步增大有機肥用量。

未腐熟或腐熟不夠的有機肥,由於碳氮比(C/N)過高,土壤微生物難以分解,作物很難利用,而且新鮮的禽畜糞含鹽較高,作物不但不吸收,還容易加劇地下害蟲的為害。腐熟的有機肥是一種養分較齊全的肥料,大量施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有益保護地蔬菜生產。

標籤:保護地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