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蕹菜菌核病有哪些症狀表現,農户們該怎麼防治

科普1.85W
蕹菜菌核病有哪些症狀表現?農户們該怎麼防治?

蕹菜菌核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近年來其危害日趨嚴重,常常導致蕹菜品質及產量的下降。因此,農户們必須及時採取措施進行防治。為了幫助農户們更好的應對蕹菜菌核病,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其症狀、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等相關知識,詳情如下:

症狀表現:

主要為害莖部和莖基部,發病初期在病部現水漬狀褐變,濕度大時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致病組織腐爛或折倒,後期在菌絲間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

傳播途徑:

菌核遺留在土中或混雜在種子越冬或越夏。混在種子中的菌核,隨播種帶病種子進入田間傳播蔓延,該病屬分生孢子氣傳病害類型,其特點是以氣傳的分生孢子從寄生的花和衰老葉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觸進行再侵染。侵入後,長出白色菌絲,開始為害柱頭或幼瓜。

發病條件:

在田間帶菌雄花落在健葉或莖上經菌絲接觸,易引起發病,並以這種方式進行重複侵染,直到條件惡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隨種株混入種子間越冬或越夏。南方2~4月及11~12月適其發病,北方3~5月及9~10月發生多。本病對水分要求較高;相對濕度高於85%.温度在15~20℃利於菌核萌發和菌絲生長、侵入及子囊盤產生。因此,低温、濕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時間短,數量多。連年種植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塊、排水不良的低窪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凍害條件下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大骨青(青殼)、大雞青、絲蕹等耐寒品種和大雞白、大雞黃、劍葉等耐風雨的品種,可減輕發病。有條件的實行與水生作物輪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個月,或收穫後及時深翻,深度要求達到20cm,將菌核埋入深層,抑制子囊盤出土。同時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增強寄生抗病力。(2)物理防治:播前用10%鹽水漂種2~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採用紫外線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盤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採用高畦覆蓋地膜抑制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孢子減少菌源。(3)種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藥土耙入土中,每畝用藥0.5kg對細土20kg拌勻;種子用50℃温水浸種10分鐘,即可殺死菌核。(4)生態防治。棚室上午以悶棚提温為主,下午及時放風排濕,發病後可適當提高夜温以減少結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或31℃高温,相對濕度低於65%可減少發病,防止澆水過量,土壤濕度大時,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5)棚室或露地出現子囊盤時,採用煙霧或噴霧法防治。用15%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250克,薰1夜,隔8~10天1次,連續或與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lkg;或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撲海因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0%防黴寶超微粉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於盛花期噴霧,每畝噴對好的藥液60升,隔8~9天1次,連續防治3~4次,病情嚴重時,除正常噴霧外,還可把上述殺菌劑對成50倍液,塗抹在瓜蔓病部,不僅控制擴展,還有治療作用。(6)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H混合物(稻殼、蔗渣、蝦殼粉、矽酸爐渣)等加尿素、過磷酸鈣、硝酸鉀製成土壤添加劑或土壤添加礦灰、碳酸鈣都可明顯抑制菌核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