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青枯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措施

科普2.51W
玉米青枯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幾年,隨着玉米經濟價值的提高,農民種玉米的積極性有所提高,玉米的種植面積逐年加大,近幾年玉米青枯病發生危害較為嚴重,已成為影響我市玉米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

1、危害症狀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莖基腐病,是為害玉米根和莖基部的一類重要土傳真菌病害。近幾年在我市發生較為普遍,發病率一般為3-5%,嚴重的達30%以上。個別地塊甚至達80%以上青枯病一旦發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對玉米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已成為制約玉米高產的重要因素

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玉米的生長後期,從玉米灌漿期開始即可能發病,乳熟期到蠟熟期是玉米青枯病的感病高峯期。首先是根系發病,局部產生淡褐色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展到整個根系,呈褐色腐爛狀,最後根變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玉米感病後葉片一般會由下而上逐步擴展,表現出青枯症狀,即青灰色,似開水燙過,最終玉米全株都表現出青枯症狀,少數會表現出黃枯症狀。病株的莖基部3-4節變褐色,腐爛,失水乾縮,內部空軟,易折倒。剝開莖,可見內部有白色菌絲或紅色黴狀物。感病植株果穗籽粒排列鬆散、易脱粒、粒色灰暗、無光澤、果穗下垂,不易收穫。據檢測,病株果穗重減輕20%左右,千粒重減輕15%左右。該病可分為急性和普通兩種。急性發病速度非常快,從開始發病到全株感病只需1-3天,沒有明顯的從下而上的蔓延過程,而是驟然全株呈現出青枯症狀;普通型發病較慢,一般在5-10天內全株才表現症狀。

2、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玉米青枯病對穗粒數影響較大,而且發病越早影響越大。該病的發生始於玉米灌漿期,對玉米行數沒有影響,主要是造成果穗頂部養分供應不足,頂部籽粒衰退,導致穗行數減少。青枯病造成養分供應不足籽粒乾癟,對千粒重影響較大。隨着發病期的推遲,影響越來越小。由於發病株行粒數減少,千粒重下降,對產量影響很大。早期發病的植株比正常植株一般減產30%-50%。

3、病原:玉米青枯病是土傳病害,是由多種真菌引起的,這些病菌能夠長期存在土壤中,會以菌絲體、卵孢子、厚垣孢子形式在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中、植物殘體中越冬。

4、發病規律:玉米青枯病一般發生在玉米乳熟期前後,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殘組織上越冬,翌年從植株氣孔或傷口侵入。玉米生長中期,生長迅速,組織柔嫩,玉米灌漿中期至蠟熟期,連續陰雨,光照不足,重陰暴睛是發病綜合有利條件。莖基部葉鞘間雨後集水濕度大,容易發病。施氮肥過多、過度密植、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良以及對植株造成的各種損傷,都會加重發病。低窪積水的玉米田以及高温多雨年份,尤其在玉米灌漿期間到蠟熟期若遇暴雨後突然轉晴時,該病可能大流行。發病的輕重與玉米的品種、生育期、種植密度、田間排灌、氣候條件等有關。

5、發病原因分析:

5.1.氣候條件。一般玉米灌漿中期至蠟熟期遇到連續陰雨,光照不足,濕度大、氣温低的氣候條件,易導致玉米青枯病害發生,特別是連續低温陰雨,植株莖基部葉鞘間和田間低窪地塊的大量積水,天氣暴晴,氣温升高,往往利於青枯病害暴發流行。

5.2.栽培管理。(1)連年種植的玉米田,特別是管理不善的田塊,往往土壤中病菌積累多,一旦條件適宜往往發病重。(2)種植過密、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良。(3)偏施氮肥,磷鉀肥和有機肥不足,植株生長過旺,抗病能力下降。(4)後期根部蟲傷利於青枯病侵染。(5)玉米品種間抗病和感病程度有差別。

6、防治措施

6.1.合理輪作:重病地塊與大豆、紅薯、花生等作物輪作,減少重茬。

6.2.選用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一項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北京德農鄭單958、農大108等。

6.3.及時消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收穫後深翻土壤,也可減少和控制侵染源。

6.4.玉米生長後期結合中耕、培土,增強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時排出田間積水。

6.5.種子處理:種衣劑包衣,因為種衣劑中含有殺菌成分及微量元素,一般用量為種子量的1/40—1/50。

6.6.增施肥料:每畝施用優質農家肥3000~4000公斤,純氮13~15公斤,硫酸鉀8~10公斤,加強營養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6.7.用25%葉枯靈加25%瑞毒黴粉劑600倍液,或用58%瑞毒錳鋅粉劑600倍液喇叭口期噴霧預防。發現零星病株可用甲霜靈40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500毫升。